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高中\高三\安徽省\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17.(1)特点:与自然灾害和战乱有关;政府组织与民间自发相结合:由北向南迁移(或黄河流域到长江 流域):从中国到海外。(任答3点得6分) (2)原因:历史传统:人地矛盾:地理相邻:时局变化:利登诱使。(任答3点得6分) 意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4分) (3)趋势: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逐渐进入调整期: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成为人口主要 流入地:经济原因(务工经商)逐渐成为迁移的主要原因: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显著提升。(6分,任答3点 即可) 建议: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关爱人口流出地的留守人群:深化户籍制度改 革,(3分,1点2分,2点3分) 18.(1)措施:桃起冷战(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做尔计划,主导成立北钓组织),建立反社会主义的联盟: 建立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贸易体系(布雷倾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 系),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侵略扩张(朝鲜、越南、科索沃战争等),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回答括弧里的相关内容也可得分,3点共6分) (2)实质:美围外交政策的工具,实现美国围家战略和寻求本国利益的手段。(3分) 影响:对受援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便于美国进行冷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促进了美国经济扩张:造成地区矛盾斗争升级,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6分) 19.示例:第六单元学习主题: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救亡探索 阐释:《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改”和预备立宪自 救但失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他们高举“三 民主义”大旗,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但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但相继失败。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 痛苦反思,1915年起,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革命曙光初现。 综上所述,资产阶级在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探索数亡图存的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将中国 的探索之路从制度推向思想文化领域。 课件、试卷下载 三零论后(30论后) www.30Lt.com 7,1945年12月1日,昆明学生发起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制造昆明惨案。画家沈同衡针对昆明惨案创作了 漫画一《希特勒还没有死》(见图)。该漫画() 见 A,表明重庆政协会议的成果已遭破坏 B.揭露了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 C,强调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尚未结束 D.折射出中国民主革命亟需推进 8.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 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一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 打一个大大的折扣”。这说明当时中国() A.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C,正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对“左”倾错误进行全面反思 9.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阐明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会议中,周恩 来做了大量协调和说服工作,既维护了越方的重大利益,又促成法越双方会谈,并提出了他们都能接受的 方案。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传播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外交封锁 10.下图为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古希腊人() 西班牙 细 拉 克岛塞浦路新岛 端公元前8一前6世纪的希精 ·古希醋人的重要殖民地 埃及 A. 把被征服地区变成直属殖民地 B.把被征服地区囊括在统一帝国内 C,建立起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 D.对被征服地区的地方实施行省制 11.英王亨利一世领给城市的特许状: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意的伦敦市民为市长… 英王亨利二世颁给城市的特许状: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维承人安排12个 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A.英国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解体 B.王权利用城市力量进行扩张 C.王权强化与城市自治相互促进 D.城市自治导致地方割据严重 12.随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料学的理性传统就基本确立下来。牛顿力学的理性光芒不仅照亮了自 然界,而且通过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等人照亮了人类社会。洛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他 批判神权统治,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认为必须以“理性”为武器探索社会的“自然”基础和规律。材 料旨在说明() A,近代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统一 B.牛顿力学为洛克的理性认识提供依据 C.牛顿力学促进科学理性的形成 D.近代力学为科学革命的发展奠定基础 13.1872年,日本启动了“明治改历”,废除了沿用千年的太阴历,改用太阳历。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 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但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准确性远不如太阳历。这一做法() A,标志着明治维新的开始 B.体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 C,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D.落实了殖产兴业的政策 14.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这一比重就增加到46.5%。此现象反映 了这时的德国()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B.积极准备参加一战 C.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D.杜会观念发生剧变 15.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而这时欧洲列强在非洲直接侵占的地区仅 占非洲大陆总而积的3%,且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的各个岛与及其沿海地带。这可解释为() A,拉丁美洲经济比非洲发达 B.列强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矛盾尖锐 C,非洲与欧洲的距离更遥远 D.非洲较拉丁美洲地理环境更独特 16.二战后发达国家“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 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这一现象() A.加大了社会服务的开支 B.体现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C.缓和了收入分配的矛盾 D.反映了社会运动的高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山东造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款收。武帝颂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就食于江淮间 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香初期,甸奴、解卑 得、氏,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 年,機雍、同、秦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 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南宋时,“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 有的“住蕃虽十年不归”, 一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下南祥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徒潮, “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 闲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道难所。稿片战争之后,时值国内经历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 之后,东南地区满目疮痍,而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以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 被货等手段吸引华工,甚至使用欺骗、绵架手段掠卖华工。数十年间,大约200万华工到达东南亚地 区。他们肝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一一改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揽》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省际流动人 口不过几百万:全国流动人口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 部地区;迁移原因多为婚烟迁入,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社会原因。到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47 亿,此后流动人口数量开始援慢下降,流动人口规模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 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2017年,务工经高迁移流动人口比重达63.1%:2018年,东部地区净输 入农民工达5398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