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开学联考)

更新时间:2025-02-22 16:01:45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2月联考),高中\高三\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开学联考)(图1)

历史试卷-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开学联考)(图2)


四川省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历史答案详解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A
C
D
A
B
B
B
A
B
O
D
B
1.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主张或历史观点的能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
文明的“重瓣花桑”论断,强调了各文化区相互连接、不可分离,说明多元文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是对“多元一体”文化特点的认同,故选A。这一论述肯定了环境因煮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并未说明环境的决定性作用。自然环境是文化孕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却无法决定文化走向,排
除B:单纯理论无法实证历史,排除C: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确立,排除D
2.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战国时期诺子百家竞相言义,虽然他们代表
的不同人群对“义”的理解不同,但客观上反映了义观念社会影响力巨大,故选B。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还在延续,儒学独尊地位尚未确立,排徐A、C:这一时期,礼乐制度瓦解,传统道德秩序遭
到严重破坏,排除D。
3.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鲜卑贵族对待茶文化的态度由北魏时的排斥到唐代时的接受,说明民族交触在逐渐加强,故
选A。试题情境仅说明茶县的精美,不足以说明制茶工艺高超,排除B:鲜卑贵族接受茶文化无
法说明南北方的生活习性趋同,至今南北习俗仍存在差异,排除C:试题情境不足以说明门阀政
治影响鲜卑贵族对待茶文化的态度,排除D。
4.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宋仁宗初年以
后进士出身的文臣大多兼具文学、吏能与经术,这与北宋初期科举制强调对士人综合素养的考查
繁密相关,它导致北宋中期涌现出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文臣官僚,故选D。对英才的盛货与官扬
的虚夸之风有本质区别,捧除A:诗赋题目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经义与策论的重
要性得到强化,排除B:程朱理学在南宋时期才逐渐形成,排除C。
5,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补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表象背后的实质
的能力。清朝中期,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土地开发、经济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潜藏着资源危机、
社会危机,故选C。人口增长率存在有伏,并非匀速上升,排除A: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地矛
盾加刷,农民占有资源相对减少,整体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排除B、D。
6.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在特定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材料表明19世
纪60年代以后,地方督抚在官员选拔任用中的权力扩大,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后,地方督抚的权力扩大,故选C。保举是科举之外的另一种入仕逾径,并非科举制度改革的结
果,排除A:这种变化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但其本身不能反映洋务运动的兴起,排除B:据所
学知识,当时除增设总理衙门外,中央机构并来发生刷变,排除D
7.D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下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京津商民最近
之恐慌”“草木皆兵”以及商民逸亡等图片信息,结合1920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漫画揭示了北洋军间
割据混战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故选D。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A:日本武力
侵占华北地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B:1929一1933年才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排除C
8.A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时空框架下,运用历史学科必备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国难,在根据地开展了互助、合作的变工互助
运动,理解这些概念实质可知其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A。各阶层团结抗战的局面形成于
全民族抗战初期,排除B: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是“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并
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C:克服经济国难是目的,但其成效则是各种努力的共同结果,不仅仅是
开展变工互助运动,D表逃过于绝对,排除。
9.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思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1950年,寒衣劝募运动的成功,彩显了新
中国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制度优势,从而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与认同,故选B。社会
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1956年底初步完成,排除A:该运动只是为解决困难的一场临时性的运
动性救济,当时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排除C:1952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排除D。
10.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深化对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成就的历史认识。材料反映了从1952年到1992年,新中国多项经济指标的显著增长,
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故选B。1992年才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材料主要是重工业发展的情况,无轻工业,农
业,商业等产业部门的信息,难以反映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城,排除C:人均年消费虽然大幅增
长,但只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但“精续提高”表迷不准确,排除D。
11.B本题以古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古
印度种姓制度下,利帝利属于世俗贵族与国王,享有统治权。但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随着商品
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制帝利阶层出现分化,一些制帝利被追从事于商业或手工业等职业,故选
B。仅从制帝利个别突破职业限制的现象,不能推断出整个社会等级差异消除,排除A。材料
无法反映国王权力的变化,排除C。材料显示刹帝利可从事农业、商业、低等职业,表明种姓职
业界限并非绝对固化,排除D。
12.A本题以欧洲中世纪晚期法律与王权的关系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从北欧强调国家依法律建立,到欧陆腹地指出燕制法官不当行为,再到西南欧对国王履职与否
决定臣民服从与否的规定,都反映出在不同地区,人们越发重视法律,将法律作为行事、评判权
力的准则,意味着法律至上的观念正逐步兴起,故选A。从材料看,无法判断这些法律是市民推
动建立并代表市民意志,无法得出市民阶层力量强大的结论,撸除B。题干事例主要是国绕法
律与权力关系展开,未涉及选举、议会等民主政治关键要素,排除C。题干信息主要是强调王权
受法律的限制,排除D。
13.B本题突出考查解读历史事件差异的能力。法国大革命后,政权频繁更选,不同政治派别斗
争激烈,社会秩序混乱,民众渴望稳定。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利用民众渴望稳定的愿望,重
建帝国,采用“全民公决”以凝聚人心,赋予皇位的合法性。可见,长期动满不安的政治局势导致
上述现象,故选B。法国是较早开启工业革命的国家,并非工业革命开展迟缓导致帝国重建,二
者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排除A。法国大苹命沉重打击了本国封建贵族、教会等传统封建残余势
力,撸除C。法国大莱命传福了共和理念,激发民众对共和的向往,排除D。
14.C本题以近代阿根延对外贸易构成设置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从阿根是出口构成来看,1899一1910年阿根廷的富牧产品与农产品占比合计达到90%
以上,反映出阿根廷以农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故选C。材料反映高
牧产品出口占比下降,但不能因此得出高牧业产量减少或出现严重倒退,只能说明农业发展逃
度更快,排除A。材料仅显示了出口产品的比例构成,未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革新、工业产值等
能反映工业化进程的信息,无法得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结论,排除B。材料仅仅是阿根廷本国
出口产品状况,无与南美洲其他国家对比数据,排除D。
15.D本题以苏联农业合作化为情境,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材料反映,苏联政府将资
金与技术向集体农庄领斜,旨在引导苏联个体农民走向联合,建立集体农庄,故途D。武题情境
强调的是政府货款给个体农民少而给集体农庄多的现象,难以说明农业发展的贵金问题得到解
决,排除A:B项的“普及”表述错误,撸除:1924年,苏联带来了存在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之
说与事实不符,排除C。
16.B本題以法国戴高乐主义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时空观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从时间背景
看,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体化与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法国此时奉行“戴高乐主
义”,坚持外交独立与战略自主,积极树立大国形象,故选B。材料讲到法国对刚果、拉美、阿拉
伯国家的支精,排除A:冷战政策是美国遁制社会主义和苏联的政策,排除C:材料表明法国坚
持国家利益至上,并非一味坚持意识形态外交,对美苏都有批评,排除D。
17.(25分)
【答案】
(1)共同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差距较大:新政权建立后大力发展经济(或工业化建设
的展开):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发展和巩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需要(或民国成立与五族共和
的实现,新中国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落实)。(8分,每点2分)
(2)举措:发展交通(或修建铁路):移民充实边疆:发挥资源优势(或开发矿产资源):引进外资与
技术。(4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超越:国家统一发展规划:政府大规模投资:注重工业布局,建设工业体系:重视西部地区自力更
生。(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意义: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或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改变经济布局):促进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或确保全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国家发展提供广闲的战略空间:有利于保持社
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7分,每点2分,任答3点7分.)
【命题说明】本题以孙中山西部开发的计划与新中国三线建设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与概括有效
信息的能力、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与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2024年4月,习近
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他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
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城整体实力和可持候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第(1)问,指向西部开发的原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学生需要结
合近代与现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实,并通过对比寻找共同点,然后来概括相同的因素,
可以从西部自身状况、外部形势与内部形势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指向西部开发的举措,主
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学生根据材料从“交通”“移民”“资源”“引进外资”等角度
来概括孙中山的举措,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新中国在开发西部方面对孙中山计划的全面超
越。第(3)问,指向西部开发的意义,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将西部发展与整个国家
发展相结合,由近及远,由浅入派去分析其意义。可以选择经济布局、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边慢
稳定与民族团结、国家战略后方等角度来论述。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提取码:30lt03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nxgg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