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六)

更新时间:2025-03-04 13:08:44

试卷分类:高三语文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六),高中\高三\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图1)

语文试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图2)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参考答案
1.C(A“常常”不合文意。B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D.“论及了当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
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所产生的问题”错误,原文材料:“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
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不是“当今社会”,)
2.C(强加因果。“富而好礼”是用来说明“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而不是“人富贵了自然会好礼”。)
3.B(乡下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对比,目的是说明两类孩子各自生活成长的环境特点。不关乎传统和行为规范。)
4.首先,作者提出对“常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一观点的看法,引出话题:(1分)然后,厘清
“法治”的概念:(1分)接着,指出对“人治”这一概念的误解:(1分)最后,指出“人治”与“法治”之别在于维持秩序的力
量和规范的性质。(1分)
5.①传承乡土社会中有关“礼"的优秀传毓文化内容,把它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②重视新时代“礼”的宣传,教化,
引导人们主动服膺,自觉遵守:③积极纠正治理乡土社会中“礼”的陋习。(一点2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
给分,)
6.C(“自以为是”理解有误。)
7,A(“也为后文写安东修水槽埋下了伏笔”错误。)
8.①初见时.安东递通落魄的外表与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行为让“我”深感奇怪。②@从厨娘口中了解到安东的情况后,
“我”忍不住想要探素他所作所为背后的秘密,对他充满好奇。③安东与“我”在路上相遇时,把“我”当成陌生人,客气
疏离的态度让“我”觉得被排除在一种强大而亲密的团体之外,由此感到恼火。④安东帮忙检修漏水、分配旧衣,夸赞
“我”高尚,让“我”感觉开心骄傲,“我”对他充满感激,也对他的品行充满敬佩。(一点1分,如未结合作品分析,酌情
扣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对安东的刻画:用直接陈述和借他人之口的方式多次言明安东对钱的态度,表现了安东重义轻利、施不望报、不幕
荣利、自在生活的处世态度。(3分)©对“我”的刻画:“我”与安东初见时,以为他是乞丐,准备掏钱给他,这里的钱表
现了“我”关怀弱者、内心良善:诗求安东帮助时,“我”提前委托厨娘给安东付钱,这里的钱体现了“我”的有恩必偿、知
恩图报。(一点1分,两点3分)
10.BG(译文:等到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
平民也不以诗歌宜泄疏导自己的感情。)
11.B(“六艺”与“六经”都指儒家经典《诗N书》《礼N乐N易》《春秋)
12.D(“均表达了白居易因世道崩坏而备受打击、遭遇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错误,)
13.(1)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果实。(华,通“花”:通假字,意动用法,判断句式各1分,
整体句意1分。)
(2)李白的作品,才华横溢,奇妙无比,普通待人没办法与他相比:(然而,)寻求他的诗中的风雅比兴,十首之中连一
首也不具备。(速,及、达到:黎.寻求,每个字1分,整体句意2分。)
14.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符合义与音的诗歌,可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宝:②当时六义衰亡,诗道毁坏:③作者自幼家贫,仕
途遇挫,随着年岁增长,傀认为更应该探求治国之道。(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5.C(“以怀念往事为‘壮士志”错,颈联“怀古”为吸取古人的智慧以救时弊。)
16.①额联张拭紧承首联所写登山之事,(1分)描写登台所见烟云浩渺变灯、字宙广阔无垠之景,承接紧密,(1分)且由
眼前之景生出自然之思,开拓了诗境。(1分)②尾联朱熹由”壮士“君子”思及“尘中客”,(1分)连接自然,以问作
结,问中有思,(1分)寄语人们学习古人智慧,不忘忧国忧民,使意蕴更丰富悠远。(1分)
17.(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瀑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山深闻鹧鸪/双双金鹤鸪/只今惟有鹧鸪飞/鹧鸪声里数家村/山山树里鹧鸪啼/何处鹧鸪飞(评分参考:每
答对一空给1分,顺序不限,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应为表示向买家推荐商品时或激动或谄媚或紧张等神态
的成语,如“眉飞色舞”。)
19.①吟叫:用富有节奏,音周的方式歌吟卖物之声,命名体现了叫卖的方式,突出了其优美动听、富有文采的特点。
②击馋:通过激击的方式吸引嘴馋的顾客,激发人的食欲和购买欲,命名形象地反映了敲击木梆的功能和效果,具有
行业特点。(每个2分,共4分)
20.“副”应为“幅”,“犹”应为“尤”,“昂”应为“盎”。(每改对一个给1分)
21.帆子又叫做“望子”,是悬挂在店铺门口的各种招牌,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店铺的经营特点,也彰显了商业民俗
(四个短句4分,含递进关系1分)
22.广告更多是用(或靠、借、以等介词》视觉,听觉调动起想象力,不同的广告折射出的丰富形态,使(或让、令等使令动
词)人类活动得到形象化表达。(第一处成分残缺,第二处中途易撒)(每处2分)
23.【审题提示】
作文材料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现实情境,容貌焦虑在低龄人群中蔓延,青春期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且未建
立正确的审美观,另外家长也未能进行科学的引导。材料中的小曾多次潮笑同学的外貌,给同学带来困扰:小林因
为被同学嘲笑而产生容貌焦虑,还影响学习,她甚至通过损害身体的方式存钱整容,面对家长的反对她仍一意孤行:
老林关心女儿,但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由此看来,三人的行为均有不当之处。材料还反映出这个时代容貌焦虑盛
行,美育有待加强等社会问题。
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如何对待不完美的外貌?是否有必要通过整容来改变容颜?什么才
是真正的美?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考生必须在小曾、小林或老林三人中选择一人作为收信人,须有对象意识,用语得体,内容须有针对性,符合信
件的文体要求。
【立意参考】
(1)以小曾为收信人: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尊重他人,不以貌取人
(2)以小林为收信人:①拒绝容貌焦虑,悦纳自己,提升心理素质,追求健康的美、内在的美,②辩证分析,表示理解,
表达担忧,建议小林谨慎选择,理性行事。
(3)以老林为收信人: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沟通,科学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参考译文】
“文”的传统由来已久,天,地、人三才各自都有“文”。上天的“文”以日、月、星为首:大地的“文”以金、木、水、火、土
为首:人间的“文”以《诗N书》《礼飘乐N易》(春秋》为首。就拿六经来说,《诗》又在首位。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
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果实。上至圣贤之人,下到愿第
病采的人,没有听到声音而不回应、情感交融而不感动的。圣人知道事物的道理,根据人们的言论,用“六义”来规范:根
据声音的特点,用“五音”来组织。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着细微隐密的事物。天子和平民就可
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通顺了,人们的优乐相同,心意就和悦了。三皇五帝之所以能遵循正道行事,垂衣拱手就把国
家治理得很好,原国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高举这些作为治理国家的武器。
等到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
以诗歌宣泄跪导自己的感情。于是歌功颂德的风气兴起采,补教过失的方法就缺失了。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国风演变为楚辞、五言诗开始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屈原都不得志,他们都心志有所寄托,抒发感慨而写成计文。
诗中所表达的是仿役抑郁,没有写到别的内客。但是他们的作品距离《诗》还相去不远,六义的大概还保存着。这时候,
六义就缺欠了。晋宋以来,继承“六义”的大概就很少了。如谢灵运的诗深奥博大,但是大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渊明的诗
高雅古朴,但是大多又放情于田园。江淹、鲍照之辈,又比这些诗还要偏狭。像梁鸿所写的《五噫歌》那样的例子,连百
分之一二也没有。这时候,六义就渐渐衰微,表颜了。到了粱,陈中问,大都不过是玩弄风雪、花草而已。这类篇章,文
辞确实华丽,但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这时候,六义就完全消失了。唐朝兴盛二百年来,其间的诗人不可胜
数。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李白的作品,才华横溢、奇妙无比,普通诗人没办法与他相比:(然而,)寻
求他的诗中的风雅比兴,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诗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格律
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卷尽美,又超过了李白。然而从他的作品中选取《新安吏》《石壕吏X谨关吏N塞芦子留花门》这
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杜甫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不如杜甫的诗人呢?我经
常对诗道的殷坏感到痛心,不经意地就情绪激愤起来,有时正在吃饭就吃不下去了,夜里睡不着觉。
因家庭贫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参加乡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试,但并没有停止作诗。自从到朝
廷做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逐渐增多。每次与别人交谈时,大都询问当前的时势:每次阅读经史时,大都探求
(治理国家的)规律。这才知道文章应被为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孩为反映现实而作。
件、试卷下载
三零论后(30党后】
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纫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
法所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
己骄做、得意。道德是社会與论所雏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
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
的路子,是经敏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統的习惯。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
【注】①语出《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
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
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
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
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除迹的事物正影响
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
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
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颜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
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材料三: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新时
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优秀传统乡
土文化逐渐衰落洞零,一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失,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
比、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亟待纠正治理。
(摘编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治中的“礼”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礼貌”等内容,反而常常和“野蛮”“残酷”
“残忍”有关。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
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C.传统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但代表着过去,也体现在当下:不但在乡土社会里效力
大,对现代社会也有持续影响。
D.《乡土中国由农村经验入手,论及了当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发生
巨大变化所产生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所谓的“人治”的社会,它们的秩序还是要靠某种力量来
维持,要有一定的规范可遵守。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语文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