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25-X-007C-1 高三模拟卷一(2.9-2.10),高中\高三\河南省\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D项,“它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使用人工智能”错,曲解文意,对应材 料二的最后一段“它关系到人们究竞希望人工智能系统发展到何种程度”。) 2.B(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B项,“导致人们的观,点走向极端,并最终引发社会撕裂”错,变可能为必然,原 文是“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可能引发社会撕裂”) 3.B(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相关内容。材料二中谈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体现在第二段,“一种是人们 比较熟悉的普通风险,例如虚假信息、定向骚扰或定向营销等。另一种是人们不太熟悉的风险。例如,人工 智能可能发展出自主意识并反抗其控制者”。第三段,其中“人们还必须考虑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这 是个大问题。由于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未来对这类从业者的需求是 否会减少。”选项中只有B项最符合材料二谈到的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4,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直接点明人工智能给文化安全治理带来了多重风险挑战,二三、四段 分别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三个方面的风险挑战,论述客观全面,逻辑性强。②在具体论述时,使用“一是 二是…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逻辑衔接词语,使文章的脉络层次清晰。(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特色。要做到论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首先 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材料一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论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其次,在论述时采用展现论述条 理的逻辑衔接词,如第三段的“一是…二是…三是”,第四段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显示了材料的 论述层次,使得条理清晰。) 5.①犯罪分子利用AI制作换脸视频,是一种“深度伪造”技术,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②犯罪分子能 绕过人脸识别系统实施犯罪,提醒我们要从技术层面进行治理,开发者要对不良使用情景进行预测、做好系 统设置以检测行为不良者且要采取纠正措施。③要在对相关风险有所预见的情况下建立管控制度,有针对 性地做好准备,减少此类犯罪活动的发生。(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本 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题干要求分析对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犯罪的看法,首先 要认识这一现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指出的“深度伪造”技术的概念,利用AI诈骗就是一种“深度伪造”技 术,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题干中强调换脸视频“绕过人脸识别系统监管”,根据材料 二第二段可知,应从技术开发者的角度、政府监管的角度对其进行整治,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6.C(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以扎芦苇棚子为生”错,原文中“这里芦荻丛生 野鸭成群,人们在荒洲上割芦苇,搭新村,秋天割了冬天扎。我就在芦苇棚里出生”,但并不能说是以扎芦苇 棚子为生。B项,“因此产生了去探寻屈子祠的念头”错,文中并没有说知道黄金河是汨罗江故道是“我”探寻 屈子祠的原因。D项,“才发现这些河流名不副实,令人大失所望”错,文中说“汨罗江的美毫不逊色于这些河 流”,可见作者认为这些河流是美的,“大失所望”于文无据。) ?.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重点段落。B项,“这是·我'几经比较后的客观判断”错,这是作者融人对故乡情感后 的主观判断。) 8.①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让读者对汨罗江、屈原有更深的了解。②探寻了汨罗江的历史与文化,使文 章更具文化气息,微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本题 考查文中引用材料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引用传说、文献记载、诗句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用的这些内容 让读者了解汨罗江和屈原的关系。从表达效果上看,探寻了汨罗江的历史与文化,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将读者带入其中。) 9.①时空意识:作者追寻屈原足迹,追湖历史,贯穿古今,从家乡河写到世界各地的河流,不局限于一地一时,实 现时空的跨越,展现了强烈的时空意识。②从司空见惯中翻出大境界:汨罗江属于司空见惯的东西,但作者 不仅写出了汨罗江边平凡生活中的诗意,还挖掘了汨罗江所蕴含的历史及义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历 史,文化的深刻思考,情感深沉,翻出了大境界。(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对写作特点的理解。莫言的评价语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贯注着强烈的时空意识”,作者追寻屈 原足迹,追溯历史,时间上贯穿了古今;从故乡的汨罗河写到世界各地的河流,空间上跨越了中外,展现出时 空意识。二是“总是能从司空见惯中,翻出大的境界”,这里的司空见惯,是指习以为常的东西,汨罗江是作者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作者却将童年时在汨罗江边的平凡生活写得极富诗意,同时通过对屈原足迹的追寻, 挖掘了汨罗江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神。从没有自信提起到深切怀念,作者对汨罗江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作者 从朴素到复杂的情感升华,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10.BDF(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无故”是没有缘故的意思,后要有动词,故A处不断,B处需要断开。“有急” 指有紧急情况,C处不断,D处需要断开。“袭杀”是偷袭杀害,E处不能断开,F处要断开。“大兴师”与“伐” 之间语意连贯,不能断开。) 11,B(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B项,“若是者三”中的“是”为代词,这样。“是而不见可侮故 也”中的“是”为动词,认为对。二者意思不同。) 12.B(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相关内容。B项,“只有刘晔没有想好答案,希望与曹操私下交流”错,刘晔是胸有成 竹,但并不想在公开场合说出自己的看法。) 13.(1)蒋济觉得奇怪就询问他,刘晔回答说:“对答贤明的君主,不是要旨不会被接受,要旨可以通过学习而获 得吗?”(“怪”“精神”各1分,句意2分) (2)蜀国虽然狭小软弱,但刘备企图依靠威武使自己强大,势必要出兵来表明他的力量有余。(“自强”“用 众”“示”各1分,句意1分)[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句中的关键词:(1)怪:感到奇怪,以…为怪。精神:实 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2)自强:使自己强大。用众:出兵。示:显示,表明。] 14.①小心谨慎,不随意议论,②见解独特,看问题有远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内容。题干要求分析刘晔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材料一 里刘晔面见曹操时不轻易说出自己的治国策略,说明其不随意议论,小心谨慎。材料二里,对于刘备是否会 进攻孙权为关羽报仇,魏国是否接受吴国的投降,刘晔与其他大臣的观点不一样,说明他见解独特,看问题 有远见。)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傅子说:太祖(曹操)征召刘晔和蒋济,胡质等五人,他们都是扬州的名士。(蒋济等人)每每住在途中供歌 息住宿的处所,都会各抒己见,因此被(曹操)看重。(他们)对内谈论国都城邑中过去的有才华的人、抵御外敌 坚决守卫的方法、行军打仗选退的事宜,对外谈论敌情的变化、敌我双方的虚实、打仗的方法,从早到晚说个不 停。只有刘晔独自躺在车中,始终一言不发。蒋济觉得奇怪就询问他,刘晔回答说:“对答赞明的君主,不是要 旨不会被接受,要旨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吗?”等到见到太租曾操,曹操采然问起辆州过去有才华的人、敌人的 形势,四个人争着回答,依服次序发言。再次接见也是这样,太祖每每和颜悦色,但刘晔始终一言不发。四个人 笑话刘哔。后来一次接见曹操没有再问,刘晔才说出含义深奥的话来触动曹操,曹操领会便停止谈论。像这样 三次。他的大意是因为含义深奥的话应该简明扼要,私下见面才能全部说出,不应该与众人随便坐着闲聊就说 出来,曹操已经知道他的心思,闲坐后,不久任命四个人为县令,但授予刘眸以心腹的重任:每每有疑难之事, 就写信询问刘晔,到一夜数十封信来问。 材料二: 当初,魏文帝召见群臣,要大臣们分析刘备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进攻孙权,大臣们都议论说:“蜀是小国,名 将只有一个关羽。关羽战救身亡,军队被消灭,蜀国正处在担忧和恐惧之中,不会再出兵了。”只有侍中刘晔说: “到国虽然狭小软弱,但刘备企图依靠威武使自己强大,势必要出兵来表明他的力量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名 义上是君臣,思情却如同父子。关羽被杀,不能出兵为他报仇,也不合善始善终的礼义。 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奏章言辞谦卓,还将于禁等人送还。朝廷大臣都表示祝贺,唯独刘晔说:“孙权 无故向我授降,一定是内部发生危机。前不久他偷袭并杀死了关羽,刘备必然会出动大军讨伐他。孙权外部有 强大的敌寇,部属心中不安,又担心我们乘机进攻,所以献上土地请求投降,一可防止我们进兵,二可借助我们 的接助,加强他自己的地位,途惑他的敌人。如今天下三分,我们占有全国土地的十分之八,吴和蜀各自仗保 有一个州的地域,凭恃险要,依托长江大湖,有急难时互相援数,这样才对小国有利。如今他们还互相攻伐,是 天要灭亡他们,我们应大举进兵,直接渡江袭击孙权。蜀从外部进攻,我们从内部价袭,不出一个月,吴必亡 吴灭亡,蜀的势力也就孤单了,即使将吴的一半土地让给蜀,蜀本来也不会存在很久,何况蜀只得到吴的边远地 区,我们却能得到吴的本土。”文帝说:“有人投降称臣,我们却讨伐他,会使天下愿意归附我们的人产生疑心,不 如暂且接受吴的归降,袭击蜀的后路。”刘醉就:“我们距蜀的路途远,但靠近吴,蜀知道我们向它进攻,便退军, 我们不能阻止它。如今刘备已经发怒,举兵攻击吴国,听说我军伐吴,知道吴必亡,将会很高兴地迅速向吴进 军,同我们争夺,分割吴的疆土,而决不会改变计划,抑制自己的怒火去敕援吴。”文帝不听,接受了吴国的归降。 15.B(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句。B项,“化动为静,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错,额联描写画中景物竹木,为静景, “生云气”“作雨声”化静为动,增加画面的动态感,) 16.①对画作进行直接评价。诗人称赞李克孝的竹木图将悠闲的情趣全部融人了艺术构思中。②对画作进行 正面描绘。诗人描写石上高高的竹子好像生出云气,山中的古木仿佛传出雨声,从画作内容的生动性上体 现画技的高超。③借助观者感受进行侧面供托。诗人看到此画产生了思乡之情,想要归隐山林,借此表现 李克孝画技高超。(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则的情给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 技巧。“尽将幽意人经营”直接表达了对李克孝高超画技的赞美。“修篁石上生云气,古木山中作雨声”直接 描写了画面的内容,云气缭绕的高高的竹子,仿佛传出雨声的古木,通过描写画面表现了李克孝高超的画 技。“吾欲巢居逃姓名”让诗人产生了故园之思,想要归隐山林,这也侧面表现了李克孝画技的高超。) 17.(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 以下字的字形:“沦”“茕”“子”“吊”“荆”“卿”等。) 18.A.操之过急B适得其反(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处,根据语境“推 行营养分级标识”需要一定的过程,且根据前面“不能”可知,此处应填表示着急的成语,如“操之过急”“急于 求成”。B处,根据语境应填分不好会出现的问题,可填“适得其反”“殃及池鱼”。) 19.甲:恐怕并非如此乙:单单以糖和脂防含量来分级〔每空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 给分)(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甲处,应填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后文的例子可知,此处应填“恐怕并非如 此”。乙处,根据上文“该分级指标目前仅考虑了糖和脂肪”可知分级的标准,根据后文“可能会掩盖这些饮 料其他的优或者劣”可知,此处应填“单单以糖和脂肪含量来分级”。) 20.对饮品进行营养分级,目的就是迈出食品营养信息“透明化”“简单化”的重要一步,让消费者可以直观选择 更健康的饮品。(每修改一处给2分,其他修改符合题意的情给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画横线的 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去掉“目的”或“为了”;二是语序不当,“直观”应放在“选择”的前面。) 21.①不仅②也(还)③更(每空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本题考查正确使用 关联词语。观察三个分句可知,分析的是“试点营养分级”对相关部门、消费者、食品企业的意义,三个分句 是递进关系,所以前两个分句用“不仅…还”或“不仅…也”,最后一个分句用“更”,依次递进。) 22.营养分级不是饮料的“通行证”,也不是食品选购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合理藤食的一种参考。(一个分句 2分,写对三个得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压缩语段。题 干提供了具体使用的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在第三段中,可以找到“营养分级并不是饮料 的‘通行证’”“简单的营养分级不能决定复杂的食品选购行为”两个否定句,也可以找到“分级仅仅是合理膳 食的一种参考”这一肯定句,根据字数进行压缩即可) 23.【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富含思辨性的作文话题。在审题时,先确定核心关键词“价值”。材料先列举了友谊、 健康等传统的有价值的褒义事物,然后通过“但”这个转折词,引出重点关注的对象一负面事物,如挫折、 痛苦,批评等也有价值。所以在审题时,在论述褒义事物的价值后,要针对“负面事物的价值”这一核心内容 展开思考。 负面情绪有消极影响,比如挫折可能会让人陷入长期的自我怀疑,痛苦过度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因此负 面情绪的价值在于如何转化。写作时应探讨如何正确面对负面事物,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助力。例如,面对 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制定合理的应对计划:面对痛苦,学会自我调节,寻求外界支持:面对批评,虚心接 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材料存在明显对比,将传统褒义事物的价值与负面事物的价值进行对比,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对比 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审题时,要思考为什么负面事物会有价值。这需要挖掘负面事物与价值之间产 生的内在联系。例如,挫折能够让人积累经验,挫折能激发人的潜能,让人突破舒适区,从失败中得到的认 知就是挫折所带来的价值。写作时,可从个人成长、心理变化、自我认知等方面来谈负面事物对个人的价 值:也可思考负面事物对社会群体、时代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比如,经济危机(负面事件)促使企业进行创新 和转型,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面对自然灾害等挫折,国家能在灾后重建中完善基础设施 与应急体系等。 【参考立意】①辩证地看待负面事物。②转变心态,合理利用负面事物的价值。③褒贬事物皆有价值,取其 优而去其劣。 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一,关于立意 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分为四个方面:立意正确、立意鲜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颖。 1,立意正确 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给定的题意,不偏高题意,不跑题。作文 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会、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就可视为偏离题意,思想感情不正确、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 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内含的意义,不要为了图创新而轻易与之背道而驰,否则也会被判为偏离题 意,要抓住材料关键词,关键词抓错了,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立意上也会严重丢分。 2.立意鲜明 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须集中,明确,不能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立意分 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确、鲜明的主旨对高考 作文来说,不是一句空话,阅卷老师在紧张的阅卷环境中,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确的立意, 3.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中的关键词是“本质” “内在关系“启发”,这就要求作文立意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要有深刻透彻的观点,发人深思。如果只停留 在表面,泛泛而谈,得分一般不超过50分 4.立意新颖 写作中要追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境界,这就需要在立意上体现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套作,干 篇一律。作文写得好,要“以识为主”,和现实结合,深入思考,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识。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的 新颖,不是违背材料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特立独行,危言耸听,吸引人眼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关于等级 具体评分,可参考列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等(20一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一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容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20分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等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