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福建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9月开学大联考(金太阳25-023C)(9.6-9.7),高中\高三\福建省\2024-2025学年上\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高三9月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2.D3.D4.C5.A6.B7.A8.C9.B10.C11.B12.C13.A14.B 15.D16.B 17.评价:助推了“开皇之治”的实现:为营建东都和大运河的兴建提供了物质支撑:完善了国家 粮食储备体系和社会救济体系:刺激了统治者虚骄自大的心理,管理方面腐败丛生:实际救 济作用有限。(4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果只回答积极性或局限性,最多给2分) 看法:这一观点将统治者的政策失当作为隋朝速亡的重要原因,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带有 浓厚的(以史为鉴的)劝导意味:但这一观,点没有看到隋朝灭亡的根源在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过度关注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存在局限性。(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示例 出路:从事工商业。(2分) 理由:近代以来,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逐渐淡化:在西方工业文明的 影响下,中国近代工商业兴起发展起来: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晚清政府 推行奖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民族工商业有了较好的发展契机。科举制被废除后,有财力的 读书人可投资实业,为家乡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贡献力量:家贫者可进厂矿企业务工,壮大 中国无产阶级力量,推动中国革命的前进。(6分) 示例二 出路:投笔从戎。(2分) 理由:晚清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科举制被废除后,有报国志向的读书人可以 投身军营,因为他们易于接受先进思想,较快掌握近代军事技能。在清末新政中,军事改革 是其重要内容,这为没有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契机。在辛亥革命中,新军成为革命的 重要力量,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19,(1)相似因素:社会结构变化:文化下移:人才涌现:书籍载体和制作方式转变(技术条件)。 (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 (2)特点:宫方与民间共同参与(主体多元性);内容涵盖广泛且重点突出(内容广泛性):注重 考据校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方法科学性》:文化传承与政治需求相结合(目的复合性):历 史阶段性(延续性)。(8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意义:继承和保存了古籍和传统文化:有利于人才培养:摸索出古籍整理的科学方法,发展了 校勘学:推动了目录学、文献学的发展。(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习俗节日的近代化。(2分) A.背定了洋务运动的成就 B.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回应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D.实现了革故鼎新的目的 1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一方面借助“祈雨辄验”的举动企图凝聚民心,宜扬“天命”,另一 方面通过恢复维新变法的一些举措,来回应上人群体的诉求。这些举动实质上反映了清廷 A.统治危机的加剧 B.反思百日维新教训 C.天命观念的重构 D.政治话语权的转移 14.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伤各省都督及各军政府,“以保护人民财产为急务”“所 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不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 之自由”“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人或搜索。”这些法令的出台 A.促进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确保了人民私有财产的安全 D.留下了官僚资本膨胀的隐忠 15.陈独秀写道:“入民国以来,总统之行为,几无一处不纂仿皇帝。皇帝祀天,总统也礼天:皇帝 尊孔,总统也尊孔:皇帝出来地下敷黄土,总统出来地下也敷黄土。”陈独秀这一评论旨在 A.批判传统儒家思想 B.质疑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C.弘扬民主科学精神 D.实现真正的民主与进步 16.图1信息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期 A.民主共和制度不断发展 1916年 1月 洪完专制开的 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3月 洪宪帝制推精 6月 C.政党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套世机去世 1917年 6月 舟院之争激烈,张期车共入京调停 D.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 7川猴助间津仪复叶,仪12天即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图1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膏给,不逾经费,京司箭屋 (库房)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隋文帝)逐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场帝)长城御河, 不计于人力,运驴武马,指期于百姓。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老弱耕稼,不足以教饥候, 妇工纺织,不足以赡资装。九区之内,鸾和岁动,从幸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需,皆仰州县 租赋之外,一切徽敛,趣以周备,不顾元元,吏因割剥,盗其大半…(617年)代王开水丰之 聚,以振饥人,去仓数百里,老幼云集。吏在贪残,官无攸次,成资辗货(意指官吏利用职权收 取贿路),动移旬月(出仓粮食的移动被拖延上十天半个月),(饥民)顿卧墟野,欲返不能,死 人如积,不可胜计…隋氏之亡,亦由于此。 摘编自[唐]魏微等《隋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朝的仓库建设进行评价,并谈谈你对“隋氏之亡,亦由于 此"的看法。(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有美国社会学家说:“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1905年,清廷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推行了1000多年的科 举制度寿终正寝。科举既废,中回读书人最重要的进身之路便被断绝,他们通上了从未有过 的无比严重的生存危机。 摘编自王管营《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与知识分子的出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为请末失去科举前途的士人设计一种出路,并说明理由 (要求:明确指出所设计的出路,理由充分,逻辑清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春秋后期文化下移,九流百家兴起,诸家藏书丰富,各有著迷,古精整理工作亦逐渐兴 起。简帛时代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古籍整理工作,当首推孔子校订“六经” 摘编自踪凡《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材料二 北宋政府在对数侠古籍进行多方收集的同时,着手古精的编基、校勘、注疏和著录工作。 著作廊,校书廊等都是“清贵”职务,朝廷多从年轻而又有才学的官员中去选取。他们找到了 整理古籍的方法,如校勘书籍要“广求其本“兼本照对”等。他们在书精校勘的基础之上,编 定了很多目录,使众多的书籍部次得当,便于检常使用。 摘编自王晟《北宋时期的古籍整理》 材料三 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而且有着接续不断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历史传统 积累了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在我国漫长的对建社会中,汉,唐、宋,清是古精整理史上的 重要时期,其中汉、宋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传统,而清代则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摘编自孙软善《戴震与古籍整理一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就判继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和宋代古籍整理能够兴起的相似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占代古籍整理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1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阴历不仅是一种自然时间,更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 息相关,岁时节日把人们关于自然时间的认识与人类在这个时间点上的特殊活动相结合,从 而使自然时间具有了人文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 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形成了中国节日体系拼盘式的格局,主要包括传筑 的节日体系和国家,政府主导的节日体系两大体系,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国际商埠,因此,更增 添一大外来节日体系。民国政府主导的节日体系,具有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如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 念目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目、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 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目、孙中山诞辰纪念目 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 摘端自艾萍《魅承与异动一北洋军间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 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