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一),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辽宁省丹东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一),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7.(14分)同:文书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形成誊抄副本和统一保存制度:分 门别类,内容丰富:运行规范化,管理严格。(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异:唐宋文书档案的管理者主要是行政官员,而英国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唐宋文书档案管理机构能参与行政决策,英国的机构只负责文书档案相关工作。 唐宋文书档案除敕令外还记录人事档案、户籍等辅佐治政,英国主要是记录王令。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意义:有利于借鉴前代国家治理经验,提高决策效率:加强行政管理(人 事、户籍等),推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实现了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与统一;为 史书的编纂提供条件,有利于保持民族历史传承的连续性。(6分。每点2分, 任答三点6分) 18.(12分)(1)图3:1959一1963年:图4:2001一2005年:图5:1954一1958 年。(3分。每点1分) (2)【示例一】1959一1963年中国GDP先降后升 理由:1958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试图通过大规模的群 众运动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农业生产严重 受损,工业生产也受到影响。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社会经济陷入 困境。1961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基本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示例二】2001一2005年中国GDP持续高增长 理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坚持科教兴国、可持续 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咯,有力推动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 大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之 一: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示例三】1954一1958年中国GDP增长率有波动,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理由: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迎来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为大 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环境: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三大改造顺利推进,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增长,建立了 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的颁布,也为经济的高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 (时段:能够准确描述时段内的GDP变化情况,给2分:能够至少列举两个 相关史实,每个史实2分,共4分,能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给3分) 19.(14分)(1)史料价值:方尖碑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一手实物史料,具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建筑雕刻、宗教信仰、象形文字以及 政治制度等:其雕刻工艺和建筑技术,展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与艺术 成就:方尖碑作为太阳崇拜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宗教信仰体系:方尖碑上的象 形文字记录了法老的功绩和历史事件,为研究古埃及政治、社会及法老统治提供 了直接文字史料。作为法老纪念碑,内容侧重歌功颂德,可能存在主观美化问题, 需结合其他史料互证。(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以来,埃及逐步殖民地化:西方列强及 其学者大肆掠夺他国文化遗产:本国政府对文物保护不重视,以赠送珍贵文物来 达成政治诉求。(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认识:国家主权独立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建立起国家文物保护体系:加 强公民教育,培养国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立法工作等。(4分。每点2 分,任答两点4分) 20.(12分)【示例一】论题:人民群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主导地位。(3 分)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璀璨的文化成果。如《诗经》中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民间 歌谣,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 “二十四节气”等农事知识。 进入近代以来,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人民将 文化启蒙与救亡图存结合,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时期,《黄河 大合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不仅鼓舞了中华儿女抗战士气, 更塑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以王进喜、 孟泰为代表的大批模范英雄集体和个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推动力,也为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素材。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角,为中华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 的作用,让中华文化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繁荣昌盛。(9分) 【示例二】论题:多元象征符号丰富中华文化内涵。 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典型象征符号, 代表若至高无上的权威,也在政治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民间, 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舞龙、赛龙舟等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从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时代的皇权象征,再到民间的符号意象,龙的文化得 到了传承,将龙所代表的团结、奋进等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瓷器也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 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湛的手工业技术。两汉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瓷器不 断外传,也带动了古代中因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若丰富的历史 内涵与文化价值,象征符号使中华文化得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传播,成 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示例三】论题:近现代红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红色文化是近现代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升华,是对近现代以来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真实记录。例如: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 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弘扬了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