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

更新时间:2025-04-01 12:28:48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图1)

历史试卷-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图2)


【试题解析】提取题干中的信总,如“被有意识地规划成居住区、氏族基地及窑场三部
分”、“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等,可以看出此时的先民在建筑生活生产
及祭粑场所时已具有了地理布局意识,所以C项正确。从题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古代先民
已有了一定的宗教思想,但是否是祖先崇拜无法判断,A项不选,B项说法过于绝对,而且
也无法判断题干中的建筑是城市还是村落。题干中没有社会分工方面的信总,所以D项也
不选。
2.【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旨在”问的是目的,曹魏政府建立之初采取的重建太学和五经课试之法
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和巩固政权,所以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选官制度,A
项不选。题干中只是提及了重建太学,而并未提及地方学校的建立情况,所以说建立教育
体系的说法不准确,B项不选。树立情家经学的独尊地位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C项不选。
3.【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题干说的并不是格史体例的问题,而时修史时的用语规范问题,所以A项
不选。题干叙述的是史学现象而不是唐朝的民族政策,所以C项不选。D项说法过于绝对。
“反映了”问的是本质,修史时为什么不再使用民族贬低的用语这一史学现象反映了唐朗
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所以B项正确。
4【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谏院是监察机构,对行政官员有监察职能,所以有助于政务系统的良好运
转,A项正确。谏院有监察权,而没有行政权,不会分割行政机构的权力,所以B项说法不
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从题干无法判断宋代谏院的设置就是监察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问题,题干并未涉及,D项不选。
5.【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雁行客”的出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但要说“大规模”不准确,A项
不选。中央集权的加强涉及到中央对地方加强行政管理,题干中并未涉及,B项不选。D项
说法过于绝对,这里有人口流动,但要说是全国性的则无法判断。从清朝初期设置隔离带
到清朝中期的边地开放,反映了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
6.【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提取表格的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时期中国的交通和进出口贸易处于发展的状态,这些发展客观上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D项正确。从表
格中的信息无法判断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出超还是入超,A项不选。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鸦片
战争后开始瓦解的,B项不选。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此时我国交通的发展是列强资本输出
的表现,而非在中回政府的主导下修建的。
7.【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说法不准确,历史上的任何两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完全冲突对立的。B
项说法也不准确,中印两国民族解放运动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都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
主苹命。1924年10月时虽然国民苹命运动已经开始,但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的,所以D
项不选。1924年的中国青年鞭挞秦戈尔是因为此前已经历了进步思想的精神洗礼,如新文
化运动中的民主和科学及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所以C项符合题意。
8.【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总“由工农民主制度向抗日民主制度的转变”、“将苏维
埃工农民主改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可以判断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政策的调整以
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再看时间是1937年2月和4月,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而中国共产党已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调整
其目的就是要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斗争,所以B项正确。A项说法
不符合题干,工农苏维埃革命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C项不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所以D项不符
合史实。
9.【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1961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后的回民经济调整时期,由题干中的信总
可以判断党中央的进口政策主要是着手解决民生问题,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与史实
不符,此时中美关系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未实行过农业优先原则,
要想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必须重点发展工业,C项不选。由题干无法判断国民经济结构的
比例问题,D项不选。
10.【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没有东移的趋势。1992
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B项不选。D项说法过于绝对。由题干中的时间和现象来看,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变化,所以C项正确。【试题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公元前3世纪”、“国王托勒密一世”、“希腊诸神
和埃及神的混合”可以判断这是希腊化时代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现象,D项正确。基督教兴起
于公元1世纪,时间不符,A项不选。印歌语族的大规模迁徙是在公元前2000-10000年间,
所以B项不选。商业贸易也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此时地中海商业贸易是否繁荣
无法判断,C项不选。
12.【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16世纪歌洲民族国家还未完全形成,A项不选。追求自由民主是17、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潮流,B项不选。此时欧洲已经历了宗教改革,新教兴起,打破了
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C项不选。题干中罗马散廷的规定正是应对宗教改革中新教兴起
的挑战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人文主义进
一步发展,所以D项正确,
13.【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英国议会的规定是要保护本国产业以扩大出口贸易并限制外来产品的进
口,这正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奉行重商主义,通过对外
贸易保证出超从而积累财富,直到工业革命前,重商主义是西欧国家传统的经济政策,所
以B项正确。题干中虽有“鼓励本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这样的倍息,但也不能说明这是当
时英国资产阶级的主要目标,鼓励棉纺织业的发展只不过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一项措施,
A项不选。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开展,C
项不选。此时的英国还不是世界贸易中心,何谈丧失,D项不选。
14.【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总可知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时工农业产品的进出口发
生了重大变化,出口的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而进口的产品以农产品为主,这应是明治维
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道路的成就,日本在经济上向工业化迈进,所以C项正确。由题
干的倍息无法判断日本的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A项不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摆脱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所以B项不选。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是当今发展中回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
于当时的日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D项不逸。
15.【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知识界的“极权主义”指
的是与美国处于冷战中的苏联,苏联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美国知识分子银中就是极权主义的体制,B项正确。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