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校高2022级高三二模测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2025年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校高2022级高三二模测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7.(1)“幻方”为研究古代数学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证据,属于一手史料。“幻方”的出土证明阿拉伯 数字至迟在元代传入我国,并在我因数学领域得到应用。 推断:元代外国使者或商人来华,将阿拉伯数字带入我国,被元朝政府接受,并加以运用。 2)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是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阿拉 伯数字也被吸收融合。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不同类别的 阿拉伯数字在唐代、元代和明末,分别传入我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阿拉 伯数字的传播,体现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影响方面切入,指出其反映出的文明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18.示例 论题:中国富民思想随时代变迁而发展演变。 阐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富民”思想不断演变发展。西汉时,贾谊倡导通过“教民”达成国富民丰。彼时, 统治者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如文景之治时减轻田租,鼓励百姓勤耕,使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渐 趋安稳,仓廪充实,莫定了西汉盛世基础,体现出以民为本促进农业繁荣进而富民强国的理念, 晚清面临内忧外患,马建忠提出“民富,商务为肖”。西方列强入侵客观上使传统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洋务运 动兴起,创办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开启了近代商业发展的探索。虽因封建制度腐朽、列强经济压榨等, 成效有限,但这些努力反映出在时代变局中对商业富民的思考与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富民进程。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制定“一五” 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初步改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不断深 化改革,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就,共 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兰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党作出政治决断,分阶段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总之,从西汉到晚清再到现代,富民思想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中回共 产党的富民思想始终承载着对人民幸福和国家昌盛的追求,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变化: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历 史背景: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刷: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 起: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微。 2)共通之处: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都由国内知识 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 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国家公园 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准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③)启示: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 注重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和教育功能:统筹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挖掘并彰显因家公 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因素。 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上述评价中的非凡努力”当指 A,清末新政 B.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 6.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 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7.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工资改革,其中工人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由以前的1:2 变为1:3.8,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勤杂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由1931年的3.6:1扩大为1934年 的4.3:1。这一改革 A,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B,顺应了工业化建设的追切需要 C.造成了苏联阶级矛盾的激化 D,深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 8。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 兴大回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表明当今世界() A,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发达国家逐步走向衰落 C.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 D.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9。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