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卷】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10月七市(柳州、贵港、梧州、贺州、钦州、百色 、北海等)联合考试(金太阳24-66C)(10.16-10.18),高中\高三\广西省\2024-2025学年\广西七市联考\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我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 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材料中罗列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出现的多种 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而这些文化又分属于周口店系统、匼(kē)河系统,这体现了不 同时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故选A项:农业文明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故排除B项;从表 中看不出区域性文化交流增多趋势,故排除C项:表中也没有足够资料说明中原文化优势凸 显,故排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思想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孔子请教与老子,老子告诉他要应时而动,而孔子也以此来教育弟子,可见 需家思想受到道家影响,故选B项:老子主张的应时而动是要善于把握时机,而不是要顺应时 势改造社会,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传统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项:仅凭道家与儒家的交流,不能得出当时学术交流成为历史趋势,故 排除D项。 3.D【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 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东汉末年,“名士”以“经明行修”为标准,强调的 是个人的学识和品德修养,这与当时追求儒家正统观念、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 风气相符合,然而到了魏晋时期,名士崇尚纵情任性,不为官场所累,追求清谈,他们更加注重 个体内心的感受和精神追求,不再热衷于官场,这体现了士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故选D 项:材料未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故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政治 垄断地位并未衰退,故排除B项: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长期处于动荡状态,故排除 C项」 .C【解析】本题考查《唐律疏议》与军事国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唐律疏议》共十二篇,其中涉及国防军事和官府经济利益的内容 约占总内容的40%,可见它注重保护国防和战略安全利益,故选C项:仅从唐律对国防和军 事的重视,看不出武将阶层的特权地位显赫,故排除A项: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 稳定,但不能保证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故排除B项:唐朝注重保护国防和军事利益,并不代 表边疆局势就一定严峻,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初期社会教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明太祖要求木铎老人“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高唱圣喻以警众”,不 少官员也自觉将振兴木铎视作治理地方的重要环节,可见明代木铎老人是推行基层教化的重 要力量,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出木释负责沟通乡里的官民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显示木绎 不是针对官吏而设置的,故排除B项;从材料也看不出木铎老人严格监视百姓言行举止,故排 除C项。 .B【解析】本题查清代前期江南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清代前期,北方成为江南棉花原料产地和棉布销售市场,说明 南方棉纺织业相对发达,这种发展态势必然强化江南的经济优势地位,故选B项:材料未显示 全国土地利用率,故排除A项:此种发展态势体现出当时全国南北经济差距较大,故排除C 项:棉花销往江南和棉布销往北方,不会影响国家传统经济政策,即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D项 7.C【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拓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采取多种形式创办,这反映了洋务在民用工业经营 模式中的灵活性和务实性,故选C项:中体西用是指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封建制度,这 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A项: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并不是生产方式革新,故排除B项: 洋务派办民用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而不是垄断中国市场,故排除D项。 8.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夕的陈独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1914年陈独秀提倡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引起当时思 想界广泛关注,反映出先进人士积极探索救国道路,故选B项,1914年11月,新文化运动尚 未真正开始,故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陈独秀对国人爱国观念的批判和对救国道路的思 考,并未秤击传统儒学,故排除C项:当时思想界对于如何教国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和主 张,远未达成共识,故排除D项。 9.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 料实证的素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7年3月北伐军抵达芜湖,委任胡运中为绩溪县县长, 这说明当时北伐的胜利进军和革命势力范围已扩大到安徽,故选A项:仅凭北伐军占领芜湖 不能够说明北洋军阀统治覆灭,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各界对北伐的态度,故排除C 项: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也即革命中心从广州移到武汉,并未移到北方,故排除 D项 10.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1980年的江苏全省社队企业发展迅速,主要缘于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乡镇企业兴起,故选B项:材料显示的是乡镇企业兴起而不是城市化规模扩大,故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居民收人的情况,故 排除D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波斯帝国货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货币发行权基本被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货币上面通常印有国王 的头像、名字和权力象征等,这彰显了货币的合法性和可信度,故选D项:被斯帝国的民众 主要缴纳实物税,故排除A项:仅凭中央掌控货币发行,货币上有国王头像、名字和权力象 征,并不能说明帝国工商业繁荣,故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波斯帝国建立后使用的货币的 特征,故排除C项。 12.A【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反对贵族和国王的专制 统治,后来革命的目标变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表明法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故选 A项,巴黎人民和资产阶级结盟不是法国大革命目标变化的原因,故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 期间,革命并未席卷欧洲,故排除C顶: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及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D顶。 13.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生活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旅游由仅限于富人的活动发展到大众旅游,这主要是 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故选C项:交通领 域的变革仅是为旅游提供了方便,并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项:自由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 由经商、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它可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与人们的旅游生活没有直 接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就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故排除D项。 14,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素养。从该书可看到:英国与荷兰争夺南非,在 非洲其他地区,德国与法国竞争、葡萄牙与德国竞争、意大利与英、法、土耳其竞争,这符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瓜分非洲的特点,故选D项:巴黎和会上,德国作为战败国受 到制裁,故排除A项;一战期间意大利被英法拉拢,加入协约国作战,故排除B项:18世纪后 期列强尚未激烈争夺非洲,故排除C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表明,十月革命前,俄国的产业工人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备受压迫,革 命意愿强烈,且与农民有着特殊联系,战争又强化了工农联系,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客观条件 已经成熟,故选A项:材料并末体现十月革命由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故排 除B项:材料更多是在说明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而非着重强调得到工农联盟的有力 支持,故排除C项:俄国十月苹命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16,C【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尼克松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实行浮 动汇率制,这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故选C 项:美国结束侵越战争主要是受侵越战争难以获胜、自身经济衰退等因素综合影响,故排除 A项:材料中尼克松的举措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故排除B项;材料中尼克松 的举措间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故排除D项。 17.(1)差异:两宋承袭前代手工业基础,起步早,发展迅速;中世纪西欧受日耳曼人入侵影响,起 步晚,发展相对较慢。两宋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都非常成熟,官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大, 内部分工细密:中世纪西欧早期手工业严重依附于庄园经济,规模较小,分工不如两宋细密。 两宋政府对官营手工业者控制严格;中世纪西欧手工业者由严重依附于庄园经济到逐渐放 松再到获得更自由的身份和一定的经济独立。(8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 两宋: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了工商业城市兴起: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科 技文化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西欧:促进了中世纪的城市兴起:有利于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有利 于西欧民族国家产生:为人文主义的复兴提供了经济前提: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4 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时代背景: 1927年:在大苹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国共对峙: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