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5-03-27 12:30:00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生物试卷-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图1)

历史试卷-江西省三新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图2)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巫风盛行,
巫风与神话的融合,使楚人沉浸于无限联想和向往中,体现出楚地文化中神秘主义和浪漫幻
想色彩浓厚,相对而言,理性色彩淡薄,故选C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南方强国,经济、军
事和文化均有显著发展,并未停滞,故排除A项:楚地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
虽然其文化可能与殷商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继承关系,但这不能说明殷商残余势力占据楚
地,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楚地巫风与神话兴盛、融合的文化现象,这无法说明浪漫
主义文学开始兴起,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东晋官职与士族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是偏安南方地
区的王朝,主要官职却多由北方士人担任,这必然导致南方士人不满,进而引发南北士族双方
的矛盾,故选A项:表格仅呈现了不同地域人士担任主要官职的人数,没有反映官员数量超
出实际需求,无法得出“冗官问题较为突出”的结论,故排除B项:虽然表格中出现了一些类似
三省的官职,但这并不能说明三省制已确立,三省制度确立于隋朝,故排除C项:表格只体现
了担任主要官职的南北方人数差异,不能说明整个南方地区入仕的难易程度,故排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茶叶商品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元和以前,蒙顶茶价格昂贵,随后蒙顶地区百姓为获
利纷纷种茶,草市中茶叶年产出达千万斤,这反映了茶叶的商品化趋势,故选B项:材料中强
调的“竞栽茶以规厚利”,主要描述的是生产者(可能是农民或地主)为获利而扩大种植的场
景,并未直接涉及商人活动,故排除A项:草市的出现仅表明局部茶叶贸易兴盛,无法据此推
断出整个市镇经济的繁荣程度,故排除C项:“束帛不能易一斤强调茶叶价值高昂,需用大
量绢帛交换,反映的是茶叶的稀缺性而非绢帛货币功能的弱化,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两宋时期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理学注重
对事物内在“理”“性"的探究,山水画理论中突出的义理化倾向,即强调体察物之“性”,正是受
到当时儒学新风气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山水画在政治教化方面的作用,故排
除A项:虽然山水画理论向探寻物象本真方向发展,但“须明物象之源”“体察物之‘性”强调
的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知,而非写实,故排除B项:五代、两宋山水画理论得到发展,但不能
就此得出当时的绘画专注于理论总结的结论,故排除C项。
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集权统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巡检司作为中央直接部署的地方机构,分布
于全国要害之处,通过控制关津要道和基层武装(弓兵),防止地方割据和叛乱,从而确保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C项,“强化基层治理”更多体现为地方自治或行政效率的提升,明朝巡检司的部署更强调中央对地方要害的控制,属于集权措施,而非单纯的基层治理优化,故
排除A项:虽然巡检司的职责包括“盘诘奸伪”,但“奸伪”并非特指反明势力,而是泛指一切
不法行为,故排除B项:巡检司分布于全国“府州县关津要害”,并不限于边境,且职能以国内
治安为主,与边境防御无直接关联,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厘金制度与统治危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的清政
府正忙于应对太平天国造成的危机,在国库无力承担大量军费支出的情况下,清政府推出了
厘金制度,增加税卡,提高税率,以增加收人,应对统治危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
古代传统的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的
强化,故排除B项:在厘金制度下,税卡增多,商人税负大幅增加,这不利于省际长途贸易的发
展,故排除C项:沿线税卡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中央财政权力下移,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杜会习俗与传统观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妇女在缠足问题上面临“丈夫骂”和
“尊长厌”的双重困境,而这样的困境正是传统父权、夫权凌驾于妇女权利之上的表现,故选D
项:大众传媒只是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和传播,是该现象的呈现途径,而不是主要成因,故
排除A项:清朝政府在1902年就顺布过劝戒放足的喻旨,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不缠足等
开化行为的,故排除B项:社会启蒙使得不缠足观念得到传播,推动了“丈夫骂”现象的出现,
但无法解释“尊长厌”,故排除C项。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指示强调区分
消灭地主富农的封建剥削与保护其工商业,同时提出发展生产、公私兼顾的方针,反映了中国
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政策调整的背景和目的,故选B项:虽然土地改革涉及农民利益,但该
指示的重点是调整工商业政策,而非直接激励农民,故排除A项:该指示的目标是通过规范
经济秩序支持革命,而非缓和阶级矛盾,故排除C项:此时已进人解放战争阶段,与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无关,故排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952年,新中国主要产品产量达到甚至超过
了历史最高水平,体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从而为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
B项:此时还没有进行三大改造,生产关系变革的成效并不明显,故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
划在1957年完成,故排除C项: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国际多边机制中影响力扩大,有能力和底气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等合作项目及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主动引领全球治理,故选A项:中共十八大以来,国际
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国际格局变化只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B项:外交理
念的成熟是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无法解释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外交话语的转变,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摩亨佐·达罗遗址内有大浴池、大粮仓、会议厅等多种公
共建筑,还有规划合理的道路、完整的排水系统等,这需要有较强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故选
D项:该遗址内的建筑和设施无法直接体现民众具备国家整体意识,故排除A项:材料中提
到的排水系统和汲水井等,并不用于农业灌溉,故排除B项:虽然建筑和设施有差异,但仅根
据这些建筑和设施的差异不能确凿推断出社会生活等级观念森严,故排除C项。
,C【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教内部分化为新旧两派,对信仰体系
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特伦托会议便旨在应对和处理这一情况,故选C项:虽然文艺复兴对教
会产生文化冲击,但特伦托会议的核心背景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排除A项:加强教
会建设属于手段,而非根本目的,故排除B项:该会议的焦点并非直接对抗世俗权力,而是解
决宗教领域的危机,故排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费城会议召开时,虽然美国
已通过邦联条例》建立松散联盟,但邦联以附权力小,无法有效征税、调解州际纠纷或应对国
内外危机,国家治理陷入困境,美国制宪会议从修正邦联条例转向制定全新宪法,新宪法通过
联邦制、三权分立等设计,赋予中央政府征税、外交,军事等核心权力,有效应对了邦联时期无
法解决的治理危机,适应了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政治需求,故选B项:制宪会议虽通过妥协(如
五分之三条款)暂时调和南北分歧,但未彻底解决矛盾(奴隶制问题最终引发内战),故排除A
项:美国邦联时期的问题并非源于直接民主,而是因为中央权力缺失,故排除C项:美国独立
战争于1783年已结束,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
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的侵略手段,因而殖民地处于次要地位。19世纪末,英国发展到帝
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故选A项: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英国的这一
变化无关,故排除B项:殖民政策变化是材料中观念变化的影响,不是原因,故排除C项:列
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外部因素,也非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苏俄仍处于战时共产主
义阶段,此次叛乱中对“自由贸易”的呼声体现了农民对经济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的诉求,会引
起苏俄官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故选D项:虽然内战期间(1918一1920年)苏俄境内
存在动荡,但“安东诺夫叛乱”爆发于内战末期(1920年),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而非内战延
续,故排除A项:“安东诺夫叛乱”具有明确纲领,材料体现不出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故排除
B项:“安东诺夫叛乱”是农民自发的经济抗争,与白军(反布尔什维克势力)无直接关联,且此时白军已基本溃败,故排除C项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