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贵州省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

更新时间:2025-02-24 13:29:01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202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高中\高三\贵州省\2024-2025学年下\贵州省贵阳市\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贵州省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图1)

历史试卷-贵州省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图2)


保密★启用前
贵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5年2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
3
4
6
7
8
A
D
A
B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A
B
A
D
B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特点:利用亲缘为纽带聚拢族群:以礼教化民众:用刑的手段将华夏与异族区别
开来等。(6分)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缓解族群内部矛盾: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文化共同体:有
利于促进早期华夏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形成:对后世的国家治理影响深远等。(4分)
②局限:出现贵族特权,家族内部权力斗争带来社会动荡:等级观念固化,阻碍社会
进步和发展:刑法的残酷性和等级性加剧了华夏与异族之间的文化隔阅等。(2分)
18.(1)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2分)
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农业科技研发:政府的支持和推广:法律
的保障等。(4分)
(2)因素:市场化运作:农场主组织的推动:生产力的提高等。(4分)
启示:发挥市场化和农场主组织的作用,使农业产业发展更加灵活、高效:坚持科技
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4分)
19.(1)这两份展品是历史文物,一份是文献史料,一份是实物史料。(2分)
第一份文献史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民族团结抗日的主张,有力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
亡运动。(3分)
第二份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坚持抗战的决心,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
用,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3分)
(2)主张: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日、坚持抗战。(2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民族的团
结英勇抗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联合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援助等。(4分)
20.
苏巴什佛寺遗址价值考察报告
一、基本概况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中国新孤库车县境内,是古代龟兹国著名的佛寺遗址之一,2014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展现了古代佛教
艺术的独特魅力。(2分)
二、遗址价值
本报告旨在全面考察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期为遗址的保护与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历史价值。古代龟兹国的宗教中心: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古代龟兹国的重要佛
教寺院,见证了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其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
兴衰,是研究龟兹国历史、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苏巴什佛
寺遗址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道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遗址中发现的佛教艺
术品、建筑构件等,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具
有重要意义。
第二,艺术价值。佛教艺术的瑰宝:苏巴什佛寺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雕塑
等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风格独特,展现了古代龟兹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成
就。建筑艺术的典范:遗址中的佛寺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合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
超水平。同时,建筑中的装饰元素也富有艺术特色,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8分)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苏巴什佛寺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
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加强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文物保护设施:加强学术研究,
深入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的双赢。(2分)
(还可以从科学、社会价值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但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课件、试卷下费
三零觉近(30论尽
www.30Lt.com
4.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辽国,以蕃人自居,怀自卑之心学习“中国文化”。随着中原
混乱,辽主频年出征企图入主“中国”。946年,辽主身着中国法服,起居均用中国
礼仪,接受蕃汉大臣的朝贺,宜布大敖天下,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辽的这些举措
A,加速其封建化进程
B。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C.消除民族间的隔闵
D.丰富了儒家礼治的内涵
5.明初,明太祖认为农桑为衣食之本。商人外出经商须经官府审核并发通行证,无通行
证经商重则杀头,轻则发配边覆;政府还恢复了实物征收制和劳役制,抑制铸币业,
有时甚至禁止金银及铜币交易。这些措施
A.意在巩固士人政治地位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C.旨在变革经济管理制度
D。快速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6.《康有为自编年谱》记载:“(1898年)进《波兰分灭记》,言波兰被俄奥分灭之惨,
士民受俄人茶毒之酷,国王被俄人控制之害,守旧党遏抑之深,后国王愤悔变法,俄
使列兵禁制,不许变法,卒以割亡,哀痛言之。”康有为意在
A.学习波兰变法措施
B。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
C.广泛宜传维新思想
D.推动维新变法的实施
7.五四运动期间,天津总商会第一个响应和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进行了两次罢市斗
争。随着抵制日货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商人利益受到损害,天津总商会为应对“保商
与爱国之矛盾”,采取提倡国货、发展民族工业等一系列措施。天津总商会
A.在社会变革中惯于权衡利弊
B.在抵制日货运动中态度软弱
C.对救亡图存的认识逐步深化
D.领导罢市斗争建立统一战线
8.长征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明确了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政策和主张:“民族不分大小、
先进或落后,享有平等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红九军团在到达贵州瓢
儿井地区时,召开群众大会阐述红军政策纪律,当即就有少数民族群众报名参加红军。
该时期,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主张
A,得到少数民族上层认同
B.团结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C.挽数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利于推进民主革命进程
9.20世纪60年代,30万林州人民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的85.06%),苦战
10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
旗渠。这不仅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用水问题,也为林州建筑业积累了经验、技
术和人才,为林州建筑大军走出太行提供了强大动力。这反映了
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B。时代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D.大跃进在水利建设中的表现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 提取码:kges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