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浙江省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8月高三返校联考(金太阳25-06C)(8.28-8.30),高中\高三\浙江省\2024-2025学年上\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8月高三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C D A C A B C A D 1.B【解析】一要锁住时空:图下注释“距今5000一4000年”,图中古城遗址分布广大:二要锁住 题干关键信息:“古城遗址规模庞大”“分工明确”“明显的阶级差别”,综合以上信息可判断出 当时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营建形成相应制 度,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阶级分化从无到有,“开始”一词不准确,故排除C项:图中 古城遗址涉及南北,虽有共同之处,但体现不出南北统一的趋势,故排除D项。 2.B【解析】材料中的周公指的是周公姬旦,所指向的时代是西周初期,结合学者观点可知,第 一个成熟最有可能指向的是周公制礼,这是西周制度文明成熟的表现。战国时期变法成为一 种潮流,推动社会转型,各国通过变法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导致“贵族退 场”逻辑相符,故选B项:分封制虽然属于西周时代,但并没有致使神权退场,故排除A项;西 周虽提倡“德治”,但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且与“神权退场”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C项:皇帝 制出现在秦朝,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 3.C【解析】材料选自《管子》,大致意思为:“每个妇女必须拥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耕作者必 须拥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个锄头,修造各类车辆的人必须拥有一把斧、一把锯、一个锥和一 个凿子,这些都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各自的工作。”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应 用于生产,在纺织业、制车等行业,均使用了铁质工具,故选C项:仅凭材料信息,得不出“农 业领域普遍使用铁质农具”的结论,故排除A项:B项中的“唯一”表述不准确,故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铁器使用对社会分工的影响,故排除D项。 4.B【解析】材料所指的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民族交融不 断加深,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推动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一 个更加统一的整体。②体现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符合题意:①华夏 认同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④事权分化是宋朝削弱相权的特征,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5.C【解析】材料中“《原富》”“知财计”“理财养民”提示历史人物在经济领域作出贡献,“千古 相臣”提示为丞相,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其法虽病,然事难助寡使然”提示其变法利弊交 杂,争议较大,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6.D【解析】三幅图片所呈现的文物中,主角是瓷器与陶器,图一仰覆莲六系青瓷瓶“器型雄 伟”说明北齐的制瓷工艺先进:图二唐三彩“乐工的衣饰、面部轮廓”说明唐代制陶业的工艺先 进:图三波斯人的“轴下彩青花陶壶”侧面反映古代中国陶瓷工艺精湛,外国竟相效仿,故选D 项:图一无法体现中外关系,故排除A项:图二更多体现陆上丝绸之路,故排除B项:“商品世 界范围流动”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C项。 7.A【解析】先施百货公司于1900年在香港成立,与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不符,故选 A项。 8.C【解析】根据图示,④反映的是1960一1963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八字方针”于 1961年提出,有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四个 现代化”于1964年提出,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两项:“大规模三线建设”重点在西南、西 北,对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不能反映1960一1963年国内 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故排除D项。 9.C【解析】结合所学,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选C项。 10.A【解析】结合所学判断,公元前137年的罗马为共和国时期。当时的罗马国家权力由执 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故选A项: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不符合材料中的“选举对象”,故排除B、C、D三项。 11.B【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为“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进展”。 结合所学,随着新航路开辟,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符合题意,故选B项:中世纪 城市经济的复苏与封建王权的扩大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但不符合材料关 键信息“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依赖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不属于“政治上 的进展”的表现,故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非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普及的经济因素, 故排除D项。 12.C【解析】抓住题干中“一战”“经济现象”等信息,结合表格中所示的国家地区来自美洲、亚 洲,经济发展有增有减,再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 影响,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影响,故选C项:A项中“世界市场崩遗”不符合史 实,故排除A项:当时,欧洲主要国家忙于一战,亚非拉等地区一直是欧美国家的侵略重心, 故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美洲的经济受战争影响与其经济结构单一有关系,但日本的 纺织业受益与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关系,且日本经济结构到20世纪初是比较健全的,故排除 D项。 13.A【解析】由材料“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可知,余 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苏俄农民的利益,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中农民有所不满,但不能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败,故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属于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材料中的时空范围,故排除C、D两项。 14.D【解析】由材料可知,大英图书馆“历史民族志记录”收藏了各个领域中语言、音乐和其他 文化实践的独特范例,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 15.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C项是G20(二十国集团)的标志,二十国集团是20世纪后期以来 全球层面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之一,故选C项:A项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 性组织,不属于全球层面治理机制改革,故排除A项:B项是金砖五国的标志,也是区域性 组织,不属于全球层面治理机制改革,故排除B项:D项联合国的标志,建立于1945年,与材 料时间“20世纪后期”不符,故排除D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17 18 19 20 21 B A B B D D 16.B【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唐玄宗召集了新担任县令的官员到瑕庭,进行理人策的考试,结 果韦济的词理表现最佳,被提拔为醴泉令。其余二百人未能通过考试,但仍被派往各地担任 官职,而其中有四十五人因表现不佳被放回继续学习。此外,唐玄宗还下令京官五品以上的 官员以及外官刺史,各自推荐一名县令,并根据被推荐县令的政绩好坏,对推荐者进行相应 的奖惩。以上举措显示了唐玄宗对县令选拔和政绩考核的高度重视,故选B项:材料中县令 已经是官员,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A项:教化百姓、官员监察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C.D两项 17.A【解析】根据材料,梁启超强调中国历史上不乏像哥伦布、克雷飞那样的探险家和殖民 者。他特别提到了从明朝到清朝时期,中国有许多伟人在外国进行了探险活动,并将他们的 事迹合为一传进行记述。这一研究体现了梁启超对中国历史上对外探索的重视。梁启超作 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一定程度上侣导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开放,故选A项。 18.B【解析】根据材料,京师大学堂内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课“经学大义”“人伦道德”,这体现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而学习的西方课程只有“外国语和体操”等实用性课程,这反映了 “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②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在管理体制和课程设置上折射出其试图在 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之间进行探索和尝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③符合题意:太学, 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 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有行政机关,说明学校教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 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①属于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 源等人的贡献,排除①。 19.B【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中心在南亚次大陆,所示路线向四周传播,由此 可推出,该图最有可能是佛教的传播路线图,故选B项。 20.D【解析】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 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故选D项:国王与贵族的 冲突为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并不是最能体现唯物史观的,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影响不 符合史实,当时的法国工业革命刚开始,不足以影响法国大革命,故排除B项:科学知识的进 步推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启蒙运动,科学知识的进步没有直接影响法国大 革命,故排除C项。 2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英国在印度斯坦的行动主要是出于卑鄙的利益驱使, 出于资本主义的扩展需要,是掠夺资源与破坏当地文明的劣行,但同时,这种行动在客观上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