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高中\高三\浙江省\天域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 分,共52分) 19.(12分) (1)属于图像史料(2分)。见证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功绩,反映了丝绸之路对文化(佛教)交 流的推动作用(2分)。但该情节是后世进行的艺术创作,关于佛教传入的时间与史实不符, 所以史料价值有限(1分)。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别除其中的艺术虚构成分, 提取出真实可靠的历史信总(1分)。 (2)影响:促进了中外商贸往来:促进了人口迁徙和物种交流:西域魔术和乐器传入,丰富了中原 民众的精神生活:胡服、胡饭、胡床等的传入丰富了中原民众的服饰饮食等物质生活。(6分, 任答三点得6分) 20.(12分) (1)任务: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措施: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立伊型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满 蒙联姻: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叛乱:设理藩院。(任写4点,4分) (2)妙药: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 药效: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的历史任务。(4分) 21.(12分) (1)原因:地中海式气候:地势崎岖、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下:农业生产工具落后。(4分) 措施:种植耐早粮食作物:法律保障:提高农业技术,实现精耕细作: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 区殖民:发展海外贸易,进口粮食。(任答3点得3分) (2)性质: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1分)。 挑战:英国的掠夺:经济结构单一:粮食短缺: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政治动荡不安。 (4分) 22.(16分) (1)结论一:② 结论二:④ 结论三:① 结论四:③ (2)评分标准: (一)论题:需包含一个具体的唯物史观内容2分,无具体内容1分。 (二)史料实证: 层次一 观点正确,但史实零散,或运用不恰当,或史论未结合。 2分 观点正确,能结合2个恰当的史实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证,史 层次二 论结合较好。 4分 观点正确,能结合3个及以上恰当的史实,选择2个及以上 不同时段的史实进行论述(如,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层次三 6分 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探索时期、改革开放 时期等),史论结合好。如局限在一个时段,最高得4分。 (三)历史表述: 结构分2分,总分总或者分总都可以,不分段有总结话语也行。 价值升华1分,表述1分,表述分一般不给。 示例: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构建与发展。而中国共产 党在其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始终能够精准把握这一辩证关系。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 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为革命斗争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持。抗日战 争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和日军“扫荡”的 困难处境,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定程度上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此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双百方针”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深刻理解并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在不 同历史阶段做出正确决策,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选择圈I(本大盟共6小恩,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恩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反映的是兴隆洼文化遗址,遗址围有人工国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排列整齐有序,其中最大的两排 房并排坐落在村落的中心部位。房址为长方形半地穴式,中问设有灶址、柱洞、龛。房址四周和东北侧有窖藏坑。据此可知兴 降洼遗址 A.位于长江以南地区 B.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D.己出现农业生产活动 2.下表是对某一文献价值的探讨,该文献是 第一,它展示出一幅比较正确而完整的世界图面 第二,它论述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亚洲的局势,注意反映东方民族反抗殖民主义者的经验教训 第三,它介绍了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A. 《海国图志》 B.《瀛寝志路 C. 《资政新篇》 D. 《盛世危言》 3.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临时发言中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门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枫、相互挂斥和对立,”该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有关这次会议表 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B.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C.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读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D.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 4.1921、1922年在巴基斯坦发现哈拉帕和摩享佐·达罗两座古城遗址,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 址,震动了考古学界历史学家。下列项中,属于该文明遗址出土文物的是 A B C D 5.根据数据统计,英国仅仅在1801-1841年间,人口为5000-9999人的城市数量从58个增加到156个,人口为10000-49999 人的城市从50个增加到95个,而5000099999人的大城市也从7个增加到16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B.乡村人口的转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D.基础设施的发展 6.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写道,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 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十月革命胜利提供了保证 B.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病和错误。加剧了城市的饥荒 C.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D.是列宁从国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 7.和西周时期相比,东周的青铜器铭文有三个变化:内容由称颐周王逐渐转为赞美家族及自身:叙事主愿由称颂宗族祖先转 移到个人生活:西周时期统一的政治文化逐渐消解,地方贵族们利用周王朝曾经的政治话语实现自身诉求。这反映了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B,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不断完善成熟 C.官像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D.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 8.甘肃敦煌莫高庭曾发现唐朝初年的一份借贷契约,上我: “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和立契,画指为信。”落微有钱主、 借银人、保人、知见人等的签名、画指(按手印)。该借贷契钓折射出唐朝在经济语动上 ①存在凤险保障的机制 ②长途贸易活动较为活跃 ③政府与私人共同作用 ④具有一定的金融规范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明代中后期,乡钓与保甲、,社仓、义学结合新趋紧密,经历了以保甲为基偏、以乡约为统摄,到先定乡钓、后定保甲的转 变。这反映出 A多钓与法律合流 B.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C.保甲制形同虚设 D.注重对农民的文化训练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