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5-02-27 10:35:34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历史试卷-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无答案(图1)

历史试卷-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无答案(图2)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高中\高三\江苏省\2024-2025学年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5。乾隆初年,徽州知府下令府属各县乡村“慎举绅士奢老,足以典型间里者一二人,为约正。优礼
宴待,颁发规条,令劝宜化导。立彰普痒恶簿,俾民知所劝惩。”该举措
A.有利于地方秩序稳定
B.表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C.完普了基层社会保障
D.体现刑主德辅的治国理念
6.1851年,曾国藩向皇帝上奏折称:“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两千,
则石米仅得银两五钱。”“持米以售钱,则米价苦戏而民怨:持钱以易银,则银价苦昂而民怨。”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鸦片贸易实现了合法化
B.长期战争破坏农业生产
C.政府加重赋税激化矛盾
D。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7.1900年中国大地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华北地区清军和义和团奉旨与八国联军浴血奋战,烽火连
天、血雨腥风,东南地区却与“敌国”签约两不侵犯,互保平安。这表明晚清政府
A.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无力应对边疆危机
C.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D.对内镇压对外妥协
8.1937年10月,毛泽东强调中国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
责任。”他同时指出:“只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虽然是革命的,但是它的革命性不完全”“必
须动员全体民众加入抗日战线”。上述主张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体现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指明了持久抗战的方向
9,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对“中间地带”的构想主要是指那些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处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国家。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构建一个新
的“中间地带”,突出欧洲国家在其中的位置。这一转变
A,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兴起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
C。有利于中法两国的建交
D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10.我国民法典草案在编纂过程中,立法工作机构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立法调研、征求社会公众
意见等形式,不断对草案进行完普。“比如小区的治理问题、高利放贷的禁止性问题、个人信息保
护的问题等等都在草案中予以采纳吸收。”这表明民法典
A。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B.初步奠定法治建设的基础
C.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化
D.回应民生关切和时代诉求
11.图1、图2是两个历史时期的古代人类迁徙示意图,两幅图反映出
A.人类文明走向多元一体
B.游牧民族冲击农耕世界
C.商路变迁影响文化交流
D.世界从分散到走向整体
12.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的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欧的宗教肖像画中,游戏不再被视
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意大利教有家维多利诺认为,学习要与游戏和必要的锻炼交替进行,儿童才
能达到智力敏捷。这一现象
A.得益于科学革命的兴起
B.旨在扬古希腊教育理念
C使儿童得到了全面发展
D,反映出教有的人文化倾向
13.图3为创作于1831年的英国漫画《铲除“衰败选邑”》,图中的树干上题写着“衰败的选邑制
度”(rotten borough system),左侧人样手中高举写有“改革”(reform)字样的斧头。该漫画
图3
A.意在鼓舞民众去争取普选权
b.反思经济增长对生态的破坏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社会诉求
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社会革命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日本在彩色电视机、钢铁、汽车等产品上不断发生经济摩擦,与欧
洲之间也发生过“冻鸡战”、“小麦战”等。针对日本产品不断扩大占领美国市场的情况,甚至有
媒体称之为“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上述材料表明
A.日本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心.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D.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减少干预
15.针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界提出过“苏联模式僵化说”“军备竞赛拖垮说”“外部因素决定说”
等观点。中国社科院最新研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乃至
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说明
A.历史观点需要不断纠正
B.社会主义运动持续发展
C苏联解体原因迷雾重承
D.价值观念影响历史解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羁摩政策”源于秦汉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如唐开元年问在东北、北方、西南和岭南,
设置了850个藕摩州府。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还在南方民族地区普逍建立土司统治,开展了
对边醴地区更深入的有效治理。明朝朱元璋对西南边疆派驻了大量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
开始以驻军和随带军人家属为主要途径的大规楼移民潮。清朝统治时期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任毒,
通过边禮治理促使西南再廉地区向正式国土转变,
—一摘编自宋才发《中国历代王朝西南边疆治理三维探讨》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上书光钻指出:“近俄、英之强入漠河、青海、川、藏测绘者不可胜数
以为大惠”。考虑到藏、滇、桂等西南边磴的实际情况,他建议在全国常备陆军70万人,起码要用
35万陆军保卫边疆:主张在边疆地区辟地利、开民智,通商业、广邮政,将铁路延仲到西南边磴地
区认为只有边磴内地不分,四万万各族同胞同为“国民”,行宪法而开国会,中国才能强大。基
于边疆与中原历史上民族交融,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状况,康有为反对排满革命,强
调“汉、满、回、蒙、藏五族合一而不可分,疆界一依旧传”。
一摘编自王鹏辉《康有为的边疆建设方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王朝西南边疆治理制度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西南边疆治理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6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后,铁路的价值终于获得清廷认可。李鸿章特别强调修建铁路“便于军政”、“便
于京师”、“便于转运”。初期的铁路建设,多选在经济并非十分发达的华北区域且以北京为出发
点,向东北、向南、向西展开。由于青余顿缺、技术困难等问题,清政府只得采用中外合办、官督
商办、借款自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建设和经营方式。例如京汉铁路修建需借大笔外款,清廷选择
与比利时合作,引发了英国不满,英国遂提出承办津镇铁路等要求。
一一摘编自江沛《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
材料二19、20世纪之交欧洲列强在西非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到1913年,英属西非铁路总
长1405英里,法属西非铁路总长1545英里。到一战前,德属多哥与喀麦隆铁路总长分别为364.5
公里与340公里。当时西非所有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有着特殊的用途,往往被称为“柳
子线”、“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桐钱”等。这些控制在殖民者手中的近代交
通运输网,是建立在大量役使土著居民的无偿劳动的基础上,建设费用多由当地居民以各种拥税形
式支付,
一一摘编自余建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非历史诸问题探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列强在西非建设铁路的背景和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铁路建设与国家发展”谈谈你的认识。(2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