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一生物 高一地理 高一历史 高一思想政治

历史试卷-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5-03-26 11:05:10

试卷分类:高一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一、2025年历史试卷、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图1)

历史试卷-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图2)


1.《礼记·王制》中关于平民祭祀荐新之礼有这样的记载:“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
秋天荐黍,冬天荐稻:荐韭菜配以蛋,荐麦配以鱼,荐黍配以小猪,荐稻配以鹅”。
这说明西周祭祀(
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小农经济的盛行
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农牧业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据平民在四季祭祀祖先的献礼包括韭菜与鸡蛋、麦与鱼等可知,
古代先民对农作物和家畜的需求,对农耕经济的重视,故选C项:重农抑商意识的出
现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且为官方态度,为错误项,排除A项: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
战国时期,为错误项,排除B项:材料只是祭祀时的一种搭配,并非强调农业与畜牧
业的协调发展,排除D项。
2.史料研读和选择要坚持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多源互证。
坚持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的原则。历史上对
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的评价颇高,如表其评价的主要视角是(
摘录内容
来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答案】D
【解析】据本题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等信息可知其
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这表明其评价的主要视角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项正
确: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A项为错误项:中央集权制度涉及的应是中
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并未涉及,为无关项,排除B项:秦朝以法治国,材料并未
涉及相关内容,为无关项,排除C项。故选D项。
3.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这一现象()
C.确保了儒家的地位
D.有利于版图的扩大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汉初期中央控制的人口、管辖的郡县都比封国少,
说明当时封国力量较大,削弱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封国力量的强大与地方豪强
无直接联系,为无关项排除B项:儒家地位提升和开疆拓土主要是汉武帝时期,与
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A。
4.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唐太宗时
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唐玄宗册封回乾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这体现了唐代()
A.实行灵活务实民族政策
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
C.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D.导致藩镇问题威胁中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民族政策采用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多种形式,
恩威并施,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A项正确:“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表述过于绝
对,为错误项,排除B项:唐朝并未实现各民族平等,为错误项,排除C项:藩镇
问题来源于实行的节度使制度,为无关项,排除D项。
5.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能佐证
“相权衰落”的是(
A.设诸路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实行重文抑武提倡文治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题干要求“相权衰落”相关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削弱相权,北宋设参知政事做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B项正确:设置转运司统管
地方财政,削弱的是地方财权,与相权无关,排除A项: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削弱的是地方的行政权,与相权无关,排除C项:实行重文抑武提倡文治是关乎于
文官与武将的地位问题,与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
分:灭人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朱熹这一思想旨在()
A.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强化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C.表达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D.宜扬佛教道教禁欲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吃饭喝水是人生存的自然需求,但是要求食物的
美味则是人的过分要求和欲望,因此他认为存天理,存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
欲,灭的是人性中恶的部分,这一主张有利于人们克服过度的欲望,能够安分守己,
强化社会伦理道德建设,B项正确:董仲舒促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理
学是官方哲学,不是市民文学,排除C项:朱熹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宜扬禁
欲思想,而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4得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D.北方人口的南迁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南宋至明清时期,大多数状元的籍贯是在南方,
南方状元的数目远远超过北方状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南方经济繁荣程度超
过北方,由此导致南方教育水平高于北方有关。而南方经济的繁荣则是得益于经济
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图示中的这一现象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并不是因为民
族融合加强,排除B项:科举制度发展完善面向的是全国的读书人,因此并不能解
释为什么南方的状元数目超过北方状元的数目,排除C项:北方人口南迁本就是经
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8.在清代政务处理中,存在两条渠道一一明渠和暗渠:明渠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
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渠是指臣僚将奏折直
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若清代()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明清思想专制不断强化
C.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
D.明清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明渠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
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渠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
奏折人”可知,清代政务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暗渠道的奏折直达皇帝,减少
了内阁的票拟环节,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内部君主
专制,并非中央和地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君主专制加强,并非思想强化,排
除B项: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应该政治民主,而非专制强化,
排除D项。
9.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
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手工业里出现宿佣劳动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一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一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