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历史 九年级其它

202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12-15 21:12:25

试卷分类:中考卷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大西北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学科真题适应于:亭湖区、盐都区、大丰区、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东台市。三零论坛推送盐城市初中毕业考试历来真题试卷,我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夸克云盘、UC云盘分享了历来『202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语文考卷永久免费供初中毕业班老师们及初中毕业生学习下载。

202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图1)

202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图2)

江苏省盐城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学校开展“天下国家”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前事不忘,___________。(《战国策》)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木兰诗》)
(3)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6)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体现了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诗人的爱国忠心光耀史册。
(8)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勇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答案】①. 后事之师    ②. 寒光照铁衣    ③. 大漠孤烟直    ④. 万里送行舟    ⑤.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⑥.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⑦.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⑨.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⑩.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孤”“汗”“忧”字形正确书写。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翻开厚重的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每一位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和情怀,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无数仁人志士pāo(  )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浇灌理想之花。英雄儿女各千秋,一寸丹心为报国。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呼唤革命的理想主义情怀,也呼唤我们对人民英雄永héng(    )的景仰。
奋进壮阔(     )时代,书写非凡答卷。我们需要汲取革命文化的养分,不断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神”。新时代盐城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我们应当用传承之笔描绘“①______”,用创新之笔描绘“②______”,用发展之笔描绘“满园春晖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给文中标号为①②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日新月异景    B.薪火相传图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答案】(1)hàn  抛  恒  kuò    
(2)①B    ②A    
(3)不断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震撼:zhèn hàn,一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二指:土层受到猛烈的撞击(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
抛头颅:pāo tóu lú,指牺牲生命。
永恒:yǒng héng,指永远、恒久。
壮阔:zhuàng kuò,指雄壮浩大,宏伟开阔。常用来描绘一些宏大的场面、壮丽的景色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结合句中的“传承之笔”,可知①处应填“薪火相传图”;
结合句中的“创新之笔”,可知②处应填“日新月异景”;
故①处选B;②处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该句语序不当,应将“发扬”与“继承”调换位置。
3. 班级去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纪念馆主馆区的专业讲解需提前在互联网上预约,小妍不知怎么做。请你根据下面图片上的信息,向她介绍预约的步骤。
 
(2)小妍在参观“新四军优良传统专题展”过程中摘抄了四段文字,有两处未记录标题,请你帮她完成。(填序号)
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
从叶挺北伐独立团到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一路走来,一脉相承,展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这一铁的信念。	①______
新四军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高举旗帜,始终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	英勇顽强的铁的作风
新四军将士英勇善战,顽强拼搏,敢打必胜,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被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域”。	②______
新四军加强纪律制度建设,做到执纪严明、步调一致。这是新四军发展壮大、不断夺取胜利的可靠保证。
A.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     B.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     C.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
(3)请仿照示例,在新四军纪念馆官方网站写一则留言,表达本次研学活动的感想。
示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
【答案】(1)示例:①第一步,打开“新四军纪念馆”网站;②第二步,找到“讲解预约”栏目并点击,显示“讲解预约”具体信息;③第三步,拨打电话“0515-88335812”或“0515-88335821”,或到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联系主管区预约。    
(2)①. C    ②. A    
(3)示例: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要按一定的顺序说明,用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看图可知,首先要在浏览器中打开“新四军纪念馆”网站,然后在菜单栏中找到“讲解预约”并点击,就会在空白处显示出“讲解预约”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可以拨打“0515-88335812”或“0515-88335821”进行预约,也可直接到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联系主管区预约。据此表述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一、文段强调新四军的使命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始终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这体现的是新四军报国为民的担当精神。所以标题①应是“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故选C。
二、文段提到新四军加强纪律制度建设,做到“执纪严明、步调一致”,这明显是在阐述新四军执纪严明的纪律特点。所以标题②应是“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赞美之情即可。
组成示例的两个句子都是动宾结构。其中“先辈足迹”“铁军精神”都是偏正结构。可仿写如下:缅怀抗战英烈,弘扬爱国情怀。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班级开展“古代文人家书”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朝饥示子聿①
[宋]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②,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③,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官乡居时写给小儿子子芈的。②茅茨:茅屋。③强项:刚直不屈。
材料二: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①
[清]郑板桥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幕,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选自《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作此文时,郑板桥在滩县任职,因其妻儿在兴化老家,教育儿子的贵任暂托付给其弟郑墨。
材料三: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啫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中华书局)
4. 阅读陆游的《朝饥示子聿》,回答问题。
(1)结合诗歌首联,分析陆游写作此诗时的生活境况。
(2)颔联中的“方”字值得咀嚼,请说说其妙处。
5.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6.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释义
至于延师傅	【课内迁移法】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1)________
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成语推断法】无缘无故	(2)________
以旧鞋与穿而去	【语境推断法】前文有“至阴雨不能即归”	(3)________
若志在穷经	【查阅词典法】①阻塞不通;②极,尽;③止,息	(4)_____(填序号)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
(2)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
8. 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这三封家书教育子弟的角度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
链按材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9. 本次专题学习活动,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回答。
【答案】4. (1)首联写诗人居住在偏僻的山村茅屋中,早晨起来饥肠辘辘,写出了诗人当时贫穷、经常挨饿的境况。
(2)“方”是“才”的意思,表明读书治学不能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5. 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    
6.①. 邀请    ②. 原因    ③. 离开    ④. ②    
7. (1)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
(2)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中有专门的爱好没有?    
8. 材料二:郑板桥是从如何与人相处的角度教育子弟的。材料三:曾国藩是从要有专门爱好的角度教育子弟的。链接材料:诸葛亮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教育子弟的。    
9. 示例:①爱子要有正确的方式,溺爱不是真正的爱。②要懂得尊重别人。③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爱好,并为之努力做出成绩。④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弃,不为外界的人或事而动摇,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做一个有骨气有操守的人。
【解析】
【导语】陆游在《朝饥示子聿》中强调清贫自守和精神传承,表现出传统士人追求内心坚定的特质。郑板桥在《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中则重视对待同学的态度和对弱势同学的关怀,体现了关爱和共助的教育思想。曾国藩的家书则专注于专攻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学术自律。诸葛亮则在《诫子书》中强调俭朴自修和志向坚定的品格。通过这些家书,体悟到古代文人在教子方面的智慧与长远的期望。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首联“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描述了诗人居住在水云深处的小茅屋中,早晨饥饿感如雷动般强烈,并且已经习惯忍受饥饿。“水云深处小茅茨”点明了居住环境,是在偏僻之处的简陋茅屋,这暗示了他生活的简陋与贫困。而“雷动空肠惯忍饥”直接写出了身体状态,肚子空空如饥肠辘辘,并且“惯忍饥”表明这种饥饿并非偶然,而是经常发生的情况。由此可见,陆游写作此诗时处于贫穷、经常挨饿的生活境况之中。
(2)“方”字在这里是“才”的意思。颔联“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整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不被外界事物所动摇才算是真正的做学问。这里的“方”字强调了一种条件关系,即如果想要达到真正求学的境界,就必须做到外物不移。如果没有这个“方”字所体现的这种强调作用,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对于求学的重要性。它使诗句在表达读书治学的态度上更加精准、有力,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求学过程中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干扰的重要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纸、笔、墨、砚这些东西,只要是我家里有的,就应该不时地分发给同学们。从句子结构看:“纸笔墨砚”是一个整体,为句子的主语,表示事物的范畴,这里可以独立断开;“吾家所有”是对“纸笔墨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UC 云盘
  • 夸克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中考卷最新

更多>>

九年级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