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湖南省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一),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湖南省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一),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1.A。材料中的“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 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稍高的区域,包括宫数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 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和权贵阶层,证实当时具备了 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该遗址出现了部分贵族阶层,社会有一定的等致,B项中“当时社 会等级秩序森严”的说法太夸张。材料所述遗址的功能分区主要反映阶级分化情况,未提及生 产力水平,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二里头一处的情况,看不出起源的多元,排除D项。 2,D。材料提及相比于西汉初年,西汉中后期吴越地区的“汉族墓葬形式越来越多”,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吴越的基葬文化受到汉族文化习俗的深刻影响,表明民 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吴越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不合逻辑,与材料刚重吴越露 葬形式汉族化相悖,排除A项。“政府加强了对吴越地区的管理”不合史实,西汉初年吴越地 区实行分封制,由吴,越诸侯国进行治理,排除B项。“汉人大举向吴越进行迁徙”应在魏晋时 期,排除C项 3.B。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是均田制,租庸调制,溃,地方落镇料据,中央财政和集权受到 威胁,材料表明两税法在河朔地区得到了实施,虽然这种实施是有限度和不完整的,但河朔三 镇至少在经济形式上保持了与中央的统一,河朔三镇与唐王初中央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 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旷。从这个角度来讲,两税法在河朔地区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 既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又对地方料据势力有所约束的目的,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两税法下百姓所交税额的减少,无法得出“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氟负担”的结论 排除A项。两税法改变了汉,唐前期以来的征税标准,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解读,但与材料主 旨不符,排除C项。两税法有征税标准改革和中央地方财政分税改革,说明两税法首要目的 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其次暗含着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排除D项。 4.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镇因经济发展而地位提升,因此在镇专门设 置巡检,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蔺宋代在镇设置的机构,不属于乡村 治理机制,排除B项。宋代的镇不属于行政层级,因此无法说明行政层级增加,排除C项。宋 代在镇设置巡检以应对治安问题,有利于治安状况的好转,无法说明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 排除D项。 5.C,据材料可知,明代卫所的设置体现了卫所守兵具有守备防卫职责,又有屯田生产的 职责,体现了寓兵于农的思想,C项正确。卫所不全是在边疆,还有在内地设置,排除A项。 材料反映卫所的功能,未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卫所设置有利于中央集权,排除 D项 6.D。材料反映了顾炎武读书时善于记录心得体会,重视修改和创新,并尊重古人的文化 成果,这体现了顾炎式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精神,D项符合题意。 7.B。材料中的“《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回,竞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说明 引起了思想启蒙,制度改革是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的,B项正确。本题重点阐述是生物进化论 的影响,而不是生物进化论提供了革命道路指导,排除A项。C,D两项均不能反映材料的主 旨内容。 8.A。根据材料中的“1903年清政府领布《奖励公司章程》,根据集股金额对公司创办人 进行奖励,特赏不同第等的顶藏或品衔”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通过集股方式进行资本动员, 服份制也成为企业主要形式,筹集资本取得一定成效,这说明运行机制的革新有利于企业发 展,A项正确。新政采用奖励顶藏、品衔等传统方式鼓励集股,说明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 排除B项。实业数国更多地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心声,当时尚未得到社会普避认同,辛亥 革命后,才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议论焦点,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清末虽有初步 发展,但尚未迎来发展顶峰的“黄金时代”,排除D项。 9,B。材料信息显示,江西省会吕县召开的一次苏维埃会议,讨论的范围很广,涉及经济、 政治,社会等诸多问题,这涉及根据地建设的方方面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理 论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在国民革命时期,材 料所述的是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与材料时问不符,排除C 项。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土地改革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排除D项。 10.B。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指示学生用镢头”“枪杆子”“笔杆 子”三件宝贝来解放全中国,其目的在于争收民族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这一指示旨在争取 民族革命的胜利,“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指示旨在争取民族 革命的胜利,C.D两项不属于根本目的。 11.B。据材料可知,1949年和1957年中国东,中,西部城布局发生显著变化,东部所占 比例下降,而中西部比例上升,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布局重大调整的结果,反映了有计划的经 济建设持续推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及失调,排除A项。1958年开始 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产物,排除C项,材料与民众就业观念无关, 排除D项。 12.B。据题意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热衷锋建神庙建筑是为了 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说明这一时期神权政治盛行,B项正确。法老热表修建神庙不能说明宗 教信仰基本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法老权力达到顶峰,排除C项。 法老热衷修建神庙实际上是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13.B,材料中的”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封臣的制约”“受到封君的制约”"土地买 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说明当时西欧土地所有权的不完整性,使得所有权的转让受到限制,这 从经济上维系了当时的分裂料据状况,B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 离相对困难,排除A项。材料是限制土地兼并,不利于庄园经济士大,排除C项。庄园制度与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 14.C。由材料中的“驳斥了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而拥有印度洋的主 权"可知,16、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上的海上强国,国际贸易和海洋航行极为发达,有着“海上 马车夫”之称,面顺应这一局势,格劳秀斯主张“海洋自由”,这种观点也桃战了当初欧洲社会流 行的海洋主权理论,C项正确。格劳秀斯的主张反映了荷兰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航海事业和海 外市场的要求,工业资产阶级产生于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这一原则客观上符合各国间正 常航海和人民间正常来往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排除B项。格劳秀听的主张为国际 法奠定基础,D项中“得以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15.B。通过材料可知,名真理报》在1918一1919年间儿乎没有商业广告,而在1922年则 登出商业广告,说明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恢复经济,B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敌视苏俄,排除A项。材料表明苏假采 取了新经济政策,并未偏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排除C项。苏联1922年成立,而工业化建设 方针是1925年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的,排除D项。 16.C。材料中的“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者国示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 了又退的情况,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体现的是美国固守“中心论”“例外 论”,随意毁约退群,已经成了家常使饭,这反映出美国灵活利已的外交本质,C项正确。材料 内容反映的是美国外交路线是以建立以美国规侧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 意段约退群的现象,而非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在诚弱,排除A项。由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 存在,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意毁约谌群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美国外交的 利已主义的本质,而不是主动适应多极世界,排除D项 17.(1)特点:以渐进式的方式推行:有些地方涉及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政策灵活, 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地区差异性,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盐业政策的调整;义利观的发展, (2)示例: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盐业收人是政府重要的收人来源,历代王朝都很重视盐业的管理。宋明政府对盐业政策 的调整,其主观目的是提高政府收入,但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的盐业买扑,允许民间商人承包盐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有利于私营工商业者参与 盐业经营,推动了宋代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明代实行的开中折色制,允许民间商人数钠银两替代此的的狼食,这顺应了明代白银货币 化的趋势,客观上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活跃。 综上所述,古代的盐业政策的调整在客观上顺应了占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