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

更新时间:2025-03-03 17:46:06

试卷分类:高三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2025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第一次联考,高中\高三\湖南省\2024-2025学年下\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历史试卷-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图1)

历史试卷-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图2)


1.B【解析】“以经济发展为治国核心”表述太绝对,先秦诸子恩想各异,治国主张多样,比如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并非
都以经济发展为核心,A项错误。从《管子》到儒家的孔子、孟子,都在探讨物质基础(仓原实、衣食足、窝之,有慢产)
与道德观念(知礼节、知荣辱,教之、有恒心》之间的关联,说明先秦时期对物质与道德关系已有恩考,B项正确。材料
只是体现了在物质与道德关系上的相似观点,不能就此得出儒家与法家思想已深度融合,融合是多方面思湛的交融,
材料证据不是,C项错误。材补重点强调的是物质与道德的关系,并非单纯的道德建设,D项错误。
2,A【解析】根据材补信息可知,西汉通过武力镇压將西南夷地区纳入其统治范国,为了巩固军事上的胜利,西汉王朝
根据西南夷的头体情沉制定了“初郡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不改变西动夷初郡地区原有各部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
俗和各部族首领统治者的地位而建立起来的羁摩关系,因此A项正确:民族差异长期存在,“逐渐消徐”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B项:土司制度正式建立于元潮,故C项与史实不符: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元明清三代是
统一多民国家得到现因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参见《选必1》第61页),D项表述与史实不
符,排除D项
3.D【解析】唐代的长沙窑瓷,一方面吸取“雄狮、胡人舞路、椰枣树、佛塔”这些洋谥着西亚与动亚战外风格的元素,另
一方面也传播“唐诗、花鸟图聚、山水画”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反映了唐代长沙窑武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的灵
活性,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窝瓷占绝大多数,并不代表唐朝制瓷格局以长沙窝瓷
为“一家独大”,事实上长沙窑瓷与越窑、那窑并驾齐驱成为唐代外销瓷器的“三驾马车”,呈现“三足最立”之格局。B
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材林“唐代沉船在印尼海战被发现”,无法推断出唐代长沙密瓷贸易范国最运至东南亚,事实上唐
朔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波斯湾。C项与材林不符,唐代长沙窑瓷主要是为了迎合西亚与南亚的市场需求而专门
生产的外销定制瓷,并非迎合欧洲市场。
4.C【解析】先秦儒家没有禁欲理念,此表述与史实相悖,是强干扰项。比如孔子重视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并未侣导禁
欲,A项错误。材料虽提及天理人欲,但并非单绝凭借道德自觉去否定功利追求,表述不准确,有一定干祝性。朱森
强调的是克制过度欲塑,并非完全否定功利,B项错误。朱赢认为要克制超出正常饮食需求的人欲,这依杭个体通过
内在自我约来修养达成,着重搔调了个体修养的内在驱动,C项正确。仅从材林中关于天理人欲的内容,无法得出系
统构建社会数化完整体系的钻论,属于过度解读,是干扰项,D项错误。
5.B【解析】明朝就治的核心区线在南方,北方的元朝势力虽然已经延出中原,但其残余势力仍对明政权构成成胁,北
方相对南方而言,动荡不稳定的因素更显见。为了笼络北方士人和打压南方利益集团的扩大,朱元璋用希似极端的
方法处理了“南北榜之争”,目的在于维护南北地区的政治平街,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故B项正确。报据
材料“刘三吾等人闷卷公平公正”可知,“南北榜之争”实质是玫治博弈的产物,并非科举舞弊事件,掉除A项。“南北
榜之争”斯射出明初南强北弱的社会现状,C项表述错误。“南北榜之争”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无法有效栀制明朝吏
治腐败的蔓延,排除D项。
6.C【解析】根据材朴可知,中国通商银行建立之初核心人员由官员,买办,民族资本家,祥人和传统钱庄掌柜构成,表
明盛宣怀采用“均衡”用人之策,是为了在内比外患的环境下,既避免被西方势力吞并,文减少来自清政府的干扰和线
庄等传统金融势力的阻碍,成功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标志着中国金融业迈向近代化的开始,故C项正
确。中国通商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官助商办”企业,并非清玫府直接投资的“官办”企业,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绝
对,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弭,来自中外的反对势力仍然虎视眈耽。很据材料无法得出“管理素乱
不利于业务开展”的结论,排除D项
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二次苹命期问,在军堂开支激增、国家财政严重透支的背景下,袁世饥主政下的北
洋玫府将国务院下属重要机构栽员减薪,而总统府不减员还增加人员配置,这种“总统府坐大坐实,国务院地位下降”
的做法旨在强化意世凯的集权独裁,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袁世凯于1914年颂布中华民回约法》,将黄任
内阁制改组为总统制,并且,“改组内阁制为总统制”是衰世凯加搔集权独栽的手段和途径,并非“目的”。“法制局,铨
叙局”并非闲散机构,被栽员减薪表明作为权力中枢的国务院地位下降,以及就治集团对法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与
“推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无关,排除B,D两项。
8.B【解析】1940年尚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并非局部反攻阶段,A项错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之
后日军“扫落”变得更加野蛮,说明敌后作战的胜利引发了日军战术调整,B项正确。材料着重体现的是华北地区八
路军与日军的作战,未提及正面战场的配合,C项错误。材林强调的是八路军作战对日军的影响,而非日军战略失误
导致拔日形势转变,D项错误
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四个互相”要求国家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刚(国
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争端、互不侵犯、国际合作)高度契合。和平共处五项原
测保障人类的最基本需要一和平与安全,与国际法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高度契合。故D项符合题意。
材科中两次提到“承担义务”,就明材的主旨是要求国家问承担国际义务,A.BC三项与材科主旨不符,应排除。
10.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9月的“北方谈话”在思想、经济,政治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
恩路,为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莫定了基础,成为中回改革开放的序曲,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
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参见《钢要上176页)。“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开篇
之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始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参见《钢要上》
178页),所以C项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苹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北方谈话”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之前,D项北方谈话“深化政革开效”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1.B【解析】题千重点是在呈现法律条文中对不同种烂的区别对待,而不是强调宗数教义如何融入法律来维护种姓
秩序,容易让考生璞判,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没有直接体现宗教教义融入法律的过程,A项错误。从对婆罗门和首陀
罗的财产处置、杀制帝利和首陀罗的刑罚惩处上的极大差异,能直观地看出法律条文有着鲜明的种姓色彩,直接反
映树料主旨,B项正确。材料核心围绕法律对不同种姓的规定,并非单她强调种姓地位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C
项没有准确把材科核心,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种姓在法律上的不平等,与平等社会理念相停,与材料肉容明
显不符,D项错,心
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3一6世纪罗马一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战和关系在狼大程度上影响了丝钢之路
贸易的通阻与兴衰。D项表述最全而,揭示了材料的主旨,故D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和平与合作是两大帝国
交往与交流的主旋律”这一结论,事实上冲突与纷争是两大帝回关系的主要表现,兼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
曲解,6世纪拜占查士丁尼一世开辟草原丝路和海上丝路交通,“拓宽了丝鋼之路西段贸易的广度和范国”这一就
法可以成立,但材朴涉及公元3一6世記总体情况,看不出3世蛇、4一5世纪,6世蛇是否“不断被拓宽”,播除B项。
C项“在军事上一直碾压”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此结论,排徐C项。
13.B【解析】根撼材料可知,18世纪初苏格兰启家运动兴起的原因在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苏格兰人对
自己周国急剧的社会变化的认知,尤其是英格兰比苏格兰先进的考量,因此苏格兰启蒙运动关注的重点在于“经济
生产”和“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A项因果逻辑美系倒置,应排除,苏格兰启蒙运动带有强烈的保守色彩,这与当
时的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有关,并不能得出“18世纪初苏格兰工业化水平低于法国”这一结论,事实上18世纪初苏
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一个回家,工业化水平高于法国,排除C项。苏格兰人对待“社会笑的论”冷漠甚至反感,对持
“理性”持谨慎态度,反映了苏格兰启蒙运动带有一定的保守色彩。但是具有保守色彩,并不能说明“影响力有限”
苏格兰启蒙运动关注“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对西方文明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材料本身并没有
涉及“影响力”的有关俗息,应排除D项。
14.C【解析】根摇材料可知,“西进运动”期间,美回的交通经历了“羊肠小道、深险家之路、公路与运河,铁路”等模式
的递进,整个过程伴随着工业革命之新式交通工具的汤现与不断革新,故C项正确。A项因果倒置,“交通方式的
变化"根源于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故A项应排除。美国“西进运动”
的浪潮中,大量印第安土著人被屠杀、驱赶,被很制在逃远、荒凉的保留地内。直到今天,印第安土著人依然游露在
美国主流社会之外,故B项应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1865年,内战结束,为此后美回的发展和迅速爆起美定了基
础(参见《纲要下》第55页),“南北战争”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爆起羹定了基础”并非“西进运动”,应排除D项。
15.A【解析】一战后建主的凡尔赛一华盛频体系意藏诸多矛盾,知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等,战后国标
秩序的鹿弱性为二战的爆发里下稳惠,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祁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街,而
二战爆发的根源在于法西新的侵略扩张,并非全球经济体系失衡,B项错误。“均基于”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
国际关系并非单纯从同盟对抗走向合作,战后仍存在冷战等对杭形式,D项错误。
16.C【解析】在经济“滞胀”背景下,加大投资会进一步加制通货膨胀,无法有效解决经济用境,A项错误。经济“滞
胀”是多种固素长期积累的结聚,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并非无需调整,B项错误。面对经济“滞张”,西方国家采用
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削减政府开支以控制通胀,同时减税刺激经济增长,C项正确。传统凯恩斯主义强化
政府管制的微法在“滞账”面前已经失效,强化管制会加重经济国境,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共52分)
17.(1)①移民持续时间长,未间断,明初最为集中。
②移民规模大。
③人地矛盾尖锐推动移民。
④以自发性的人口迁移为主,出于行政命令的强制性迁移很少,
⑤以大姓和望族为移民主体,
⑥受地形、交通影响,与湖南邻近的县移民较多。(一点1分,答出六点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情给分)
(2)明代前中期,移民主要因为军事驻防的需婴,移民多为湖南籍士卒,移民方式主要是卫所屯驻戍守,分布在湘桂
交通要道上。(4分)
清中期,移民主要是因为湖南人地矛盾凸显、自然灾害发生,而广西开发程度不高、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移民多为湖
南农民。(4分)
清末民初,移民主要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侵路、湖南农村经济破产,湘桂水陆交通便利,广西市场潜力大,移民多为
湖南的破产农民和工商业者。(4分)
【评分标准】点明时段得1分,分析出原因得2分,归纳出基本情况1分,写出三段给12分,
18.(1)优势:化肥增产效果明显:化肥价格便宜:化肥体积小,无异味,使用简便;施用量易于掌握。(一点1分,答对两
点得2分)
原因:西方肥料商的大力促销:专家学者侣导:农家喜爱:与传统有机肥相比有一定优势。(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
6分)
(2)【示例】
20世纪20一30年代,西方化肥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引发了中国社会关于化肥优劣利弊的激烈争论。(2分)
反对者认为推广化肥是帝国主义的农业侵略政策,大量进口化肥,导致中国财政漏卮:长期使用化肥将损害土
壤:化肥容易糝假冒充,有损农民利益。支持者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认为化肥能带来增产效益,中国农
民若能增加化肥施用量,其农业产量必将大为增加。(4分)
近代中国关于化学肥料利弊的争论,是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汇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展开的,争论促进了中国人对
于化肥这一外来新事物的认识、利用及探究,促进了相关弱查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开展,推动了中回农业近代化进程。
(2分)这场近代肥料利弊大讨论,体现出近代农学家和相关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反映出中国传统农学与
西方实验农学的艰难交汇。在当今保护农业生态,强调化肥合理使用、提侣有机肥的背景下,这场争论带来的思考
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2分)
【评分标准】争论产生的背景2分,双方所持观点4分,评价争论4分。
19.示例
标题:工业革命进程中正义性与进步性的二律背反(4分)
阐述:工业革命堪称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其进步性影响深远。在生产领域,机器大生产全
面取代手工劳作,工厂制度得以确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使社会物质财富呈几何倍数增长。交通领域,火
车,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的初始
进程,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新的桥梁。(4分)
然而,在工业革俞狂飙突进的背后,正义性的缺失也愈发凸显。资本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工人实施了残酷的剥
削。工人每日需忍受超长的劳动时间,却只能获取微薄的工资,工作环境更是恶劣危险,身心遭受双重折磨,这直接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如欧洲频发的工人运动便是明证。同时,工业的迅猛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以英
国伦敦为例,大量工厂排放的废气使得雾細天气频繁出现,给民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4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违背正义原则的负面效应,深刻地体现了正义性与进
步性的二律背反.(2分)(逻辑清晰,加2分)
其他参考角度: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正义性与进步性的二律背反:英国圈地运动中正义性与进步性的二律
背反;世界全球化过程中正义性与进步性的二律背反:等等。
【评分标准】
标题准确,紧扣主题,观点鲜明。
一等(14一16分)
能结合材料与史实闲述和论证。
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语言流畅,表述准确
观点较明确。
能引用部分材料与史实,但阐述与论证不够深人。
二等(9一13分)
逻辑较清晰,但论证层次不够完整。
语言通顺,偶有表述不严谨之处
观点模糊,仅复述材料内容。
史实引用较少。
三等(6一8分)
逻辑松散,结构不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但存在史实错误或表述混乱
未形成明确观点,脱离材料与主题
未结合史实,仅罗列材料片段。
四等(0一5分)
逻辑混乱,结构残缺。
语言不通顺,存在较多错误、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