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卷】青海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11.21-11.22),高中\高三\青海省\2024-2025上\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2.B3.C4.D5.A6.A7.C8.A9.B10.C11.B12.D13.D14.A 15.B16.D 17.(1)原因: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董仲舒将法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入儒学:需 家思想日益受到重视。(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历史背景: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宋代面临外部威胁和内部政治腐败的双 重压力。(6分) (3)意义:有利于缓解皇权专制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强化士人阶层在政治中的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启蒙奠定了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表现:清运兴盛:南北船舶(商贾)来往频繁:军镇机构和官职设置的增多(军事地位提 升):城市规模扩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大运河的开通运行:东都建设的辐射带动(临近东都的优越位置):商品经济的发展:藩 镇军阀和中央政府的重视。(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认识:交通建设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往往需要跨区域的经济支援;区域发展需要以国家为后盾,统筹规划。(4分, 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含义:晚清时期指全国人口数量:辛亥革命前夕主要是指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民国初期 指中华民国公民:抗日战争时期指中华民族全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 (2)阐述:近代以来,“四万万”话语与中国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夕,发挥了团结 汉族民众,推翻清朝统治的积极作用。民国初期,有利于强化近代民族民主观念。抗日战争 时期,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和全民族抗日的愿望,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完全胜利。(6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一 论题:广东仁人志士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中发挥了先驱作用。(2分) 阐述:近代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因素。广东,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为 思想解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林则徐在广东任职期间,积极了解世界形势,组织编泽《四洲志》等书籍,被誉为“开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他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陈启沅在家乡广东简村创办继昌隆机 器缫丝厂,他的企业管理思想对广东近代企业乃至中国近代企业影响深远。广东籍的康有 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社会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 的思想解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在广东多地领导发动起义,这些起义冲击了清朝统治, 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8分) 总之,广东地区的先驱人物和事件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的社会进步,还通过各种方式向全国传 图1(文短归议周)(局华) 图2全代赤闻王基曲土服饰残片 A.宋金之间存在文化交往 B.宋金政权边界不断推移 C南宋对金提供的“岁币”类型多样 D.金国的匠人对于汉文化倾幕不已 6.宋代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很多俗曲“其言至俚”“街巷郡人多歌”,备受士大夫的青藤。苏东 坡对“街谈市语”,“全不拣择,人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 黄金,自有妙处”。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风格 B.士大夫与平民审美旨趣趋同 C.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D.理学世俗化推动文化的创新 7.表1所示为明代中后期西南土司朝贡次数。据此推知,当时 表1 年号 正统 录泰 天顺 成化 华治 正德 嘉境 次数 38次 19次 20次 8次 8次 5次 3次 A.西南士司制度已经逐渐崩溃 B.明朝与蒂属国的朝贡贸易衰落 C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控诚弱 D.边疆与内地的治理趋于一体化 8.清嘉庆、道光之际,士人群体批判文风、士风和官场,进行学术层面的全面反思,盛极一时的考 据之学也遭到猛烈抨击,甚至被讥“文理不通”,被嘲不能“经邦济世”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新思想的萌发 B.是对“文字狱”的反抗 C,反映了东学西渐进程 D,激发了国人忧患意识 9.“过去至少在法律上是禁止的鸦片,现在变成了合法的洋药,可以完全公开买卖了。这样,西 方在取得设立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之后,又夺得了鸦片的销售权,”上述 评论针对的是 A.清政府的腐朽与自大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C.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 10,康有为在《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指出:“诸生荒弃群经,唯读‘四书':谢绝学 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他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C,变革科举的必要性 D.社会阶层持续固化 11.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天津于1875-1899年建厂4家,1902-1911年建厂25家, 增长率为625%:1875一1899年资金总额为100万两,1902一1911年资金总额为近800万 两,增长率为914%。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天津近代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B清末“新政”的推行 C.天津是列强主要资本输出地 D.天津地理位置优越 121914年11月,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忠君爱国”的盲目的“爱 国心”,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得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 者,其国亦确”的结论,这在当时引起思想界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 B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 C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D.先进人士探索救国道路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后,国民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运动的措施,广东南路农运快速 发展。1926年,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生后,广东各地乡村到处弥漫着排共反共的气 息,农民运动转人低褐。由此可知 A乡村冲突不利于农民运动发展 B国民大革命重视农民的力量 C农民运动的重心伴随北伐转移 D.政治局势影响农民运动态势 14.陈毅曾说:南昌起义回答了人民要进行武装斗争的问题,却没有解决怎样进行武装斗争的问 题。知道搞武装斗争不容易,知道怎样搞法更不容易…八一起义提出了问题,毛主席在井 冈山解决了问题。毛泽东“解决了间题”,根本上得益于他 A.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科学总结国民革命的教训 C.发扬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 D.得天独厚的军事指挥才能 15.图3所示为1941年在中国报刊上刊登的漫画(搁浅》。漫画可用 来说明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人到反攻阶段 B.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D,中共的抗战战略成为社会共识 周3 16.(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国军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内,没有一次战役的失败 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国民党的政府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则通过一种严酷 的纪律和疯狂的热忧,企图使人民相信“我们实为人民的保护者和解放者',”这表明国民党 失败的主要因素是 A.战略失策 B.经济衰退 C军力下降 D.民心丧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君主受天命而王,是天之子,居于人间秋序的最高位置,君主是整个社会伦 理道德的体现者和总代表。忠君即是尊道,二者又归之于至高无上的“天”。在此体系下, “忠”的第一要务是无条件地“事上”,即要严格实戏“君尊臣卑”的原则,所以“(春秋)君不名 恶,臣不名善,春皆归于君,忌皆归于臣” 摘编自周玲等《从“君为臣钢”到君臣“两立”:汉末君臣关系的新变化》 材料二 程顾将君主“选贤任能”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条件:“帝王之道也,以择任贤俊为本,得人 而后与之同治天下,”程顾非常推崇古时君臣皆贤的治国模式,认为皇帝应演效法尧年,遮资 与能,量才用人,并以上古三代君臣合治的成功范例劝流后世君主,目的在于告流君主:选贵 与能且君臣共治,才能够使现实世界重归三代理想。 —捕编自贸琳、张秋山《“君臣共治”何以可能? 一二程君臣论及其理论检视) 材料三 顾炎式明确反对君主独栽,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