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一生物 高一地理 高一历史 高一思想政治

历史试卷-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5-03-17 13:24:31

试卷分类:高一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高中、高一、2025年历史试卷、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卷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卷,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卷(图1)

历史试卷-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卷(图2)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A【解析】半坡遗址中发现粟的遗存,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农作物的种植,反映出原始农业已
有所发展,故选A项:半坡居民过的是定居生活,不是游牧生活,故排除B项:阶级社会形态
出现的标志是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等现象,虽然在半坡遗址中有一些生产生活遗迹,但并
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等阶级社会的特征,当时仍处于原始社会
阶段,故排除C项:仅从半地穴式房屋不能得出建筑技术达到很高水平的结论,故排除D项
℃【解析】与其他诸侯国多用宗室贵族相比,晋国任用不少他国人才,体现了晋国人才政策
的开放性,故选C项:政治制度包含众多方面,仅从任用他国人才不能得出政治制度更先进
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晋国任用了他国人才,没有表明晋国国内的世卿
世禄制度被打破,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晋国率先进行政治改革,故排除D项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坚持行三年丧礼,居丧期间严格践行儒家礼
制,反映出孝文帝学习中原文明,推行改革的决心,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的居丧行
为,并不意味着北魏社会风俗一定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虽然诸王百僚反对孝文帝行三年
丧礼,但仅这一点不能充分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孝文
帝在冯太后死后的居丧行为,没有涉及冯太后对改革贡献的内容,故排除D项
A【解析】从“昆仑奴”主要是指来自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地区可知,唐代能够
接触到来自较远地域的人群,反映出当时对外交往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故选A项,“昆仑
奴”主要体现的是对外交往情况,而非民族交融,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唐代雇佣关系的
情况,故排除C项:单凭百戏佣不能得出唐代出现成熟戏剧形式的结论,故排除D项。
B【解析】宋真宗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权衡利弊后采取温和措施,体现了政治决策注重平衡各
方利益,维护稳定,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决策过程,而不是突出中央与地方矛盾,故排
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大臣之间的意见以及真宗的决策,没有体现出皇权在这个过程中受
到了来自大臣或其他方面的制约,故排除C项:虽然大臣们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材料重点不
是官员敢于直言进谏这一现象,而是通过大臣的意见和真宗的决策来反映宋代政治决策的特
点,故排除D项。
D【解析】材料中对西域地区两座城市的描述显示出一定的规划性和功能性,这与中原城市
建设有相似之处,说明西域部分城市建设很可能借鉴了中原的建城模式,故选D项:高昌城
有坊有市,坊门还有卫兵把守,说明商业空间依然存在坊市界限等限制,并没有冲破商业空间
的束缚,故排除A项:材料中对高昌城的措述更多体现的是城市建设有规整的街道、坊市等,
没有体现出游牧民族的风格,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当地政治体制的相关内容,故排除
C项。
【解析】海外首领请求赐予明朝的技术书籍和工艺制品,成祖同意赐予,这体现了双方在文化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交流互动,说明明朝能注重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故选B项:海外某地
首领请求赐予技术书籍等,然后成祖同意赐予,并不是明朝政府主动去传播先进技术,故排除
A项:仅从这一个事例不能完全说明海外各国都渴望明朝技术,而且材料重点不是强调海外
对明朝技术的渴望程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足够信息表明成祖此举意在彰显国力,故排
除D项
B【解析】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来引发了列强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符合“若此事件持
续发酵…亦会给世界带来动荡”的表述,由此可知,该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兴起,其影响是
列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活动,故选B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故排除
A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在义和团运动之前就已经有了,并不是义和团运动促使的,故
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一1864年,故排除D项。
D【解析】材料体现出国际规则对先进国和落后国的不同影响,突出了国际规则的不合理
性,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先进国和落后国在国际规则面前的不同境遇,没有直接体
现出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民国政府腐败无能的相关表述,故
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中国所面临的具体挑战等内容,故排除C项。
.C【解析】抗战时期,我军处于劣势,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下,大规模战役决战对我
军不利,而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和组织群众,能有效地保存和发展自己,打
击敌人,故选C项:我军擅长平原游击战是能够推进平原地区游击战争的条件之一,但不是
刘少奇形成这一看法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决战时机未到只是对“现今我军在大规模战
役决战方面无法起决定作用”的重复表述,故排除B项:群众基础良好是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A【解析】材料中对于不同区域,如华北解放区、新解放区、接敌区及游击区等,中共中央采
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土地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故选A项:“全面平分土地”与材料中不同地区有不同政策不符,故排除
B项:材料只是说边沿地区还有部分工作要做,“忽视”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
了不同地区的土地工作情况,没有表明重心发生转移,故排除D项。
D【解析】照片中北京西单区选民踊跃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体现出人民自已当家作主的喜
庆,故选D项:从照片中看不出国家推进工业化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新中国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排除B项:照片展示的不是民主党派的活动,
故排除C项。
C【解析】材料强调日用品生产和供应与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同等重要,意味着要注重平衡
工业发展与民生需求,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不是促进消费增长,而是要保障人民生活所
需,故排除A项:领导人讲话重点是日用品生产和供应的重要性,反映的是日用品供应紧张
的问题,不是工业生产不足的问题,体现的是要平衡工业与民生的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重
点是在生产和供应环节,而不是物资流通环节,故排除D项。
A【解析】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及试
验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领导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参与并推动中国原子弹、氢弹成功
爆炸,故选A项: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在地质力学、石油勘探等领域贡献突出,与原子
弹、氢弹研制无关,故排除B项: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主要在航天技术、导弹研
发等方面功勋卓著,并非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及关键难题解决的核心人物,故排除C项:
华罗庚是杰出数学家,在数学诸多领域有重大成就,和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没有直接关联,
故排除D项。
B【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间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B
项: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标志着改
革开放的正式启动,故排除A、D两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故
排除C项。
C【解析】21世纪初,国家从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高铁发展,为高铁建设和海外
拓展提供了政策保障,①说法正确:中国高铁发展是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并非完全依赖国外
技术,②说法错误: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不断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掌握了先进的高铁技术,
为高铁的大规模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技术基础,③说法正确:中国大力发展高铁并不
意味着淘汰传统铁路,两者在不同运输场景和需求中有各自的作用,④说法有误,故选C
项。
(1)理解:由复杂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共同促成:真正的目的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
尊地位:并非禁绝了儒家之外的学说,其他学派在民间仍有生存和传播的空间。(6分)
(2)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学东渐的冲击: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的现实:学术环境
的转变。(8分)
(1)变化:明朝一条鞭法:把原来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
折算,以土地和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清朝摊丁入亩:把丁银全部摊人田赋征收,只按土地
数量征收赋税,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完全以土地为征税标准。(4分)
(2)共同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诚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人:缓和了
社会矛盾:促进了人口流动:巩固了明清统治基础。(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示例一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分)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领导并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农民的拥护,这是党在国民党军队
包围中还能坚持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反抗封建剥削。中共领导建立起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领导军民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实现了根据地农
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切实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大地
调动起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粉碎敌人的“围测”奠定了基础。(8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一历史最新

更多>>

高一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