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2025年地理试卷、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地理试卷-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D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人口分布遵循 “河谷集聚”规律,受地形、水源、热量条件制约显著。材料当中阿里地区“胡焕庸线”的西南部城镇数量较多, 可以从中直接得出阿甲地区人口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西南部。综上可知,D正确,AC错误。故选D D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原因,材料中已经明确告知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 区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气候高寒,这与我们课本的知识相对应。D正确,A℃错误。放选D。 A本道题考查的是3S技术,A选项(RS探测道路积雪范出):遥感(RS)通过传感器获取地表影像,可识别 大范用积雪覆盖,因此可以完成探测积雪范用的任务。B选项(BDS估算运动员出行用时):北斗系统(DS) 主要提供定位导航服务,无法估算运动员出行用时(需结合历史数据与算法模型)。C选项(GPS绘制交通 图):GPS提供地理位置坐标,但地图绘制需依赖GS的空间数据整合与可视化功能。D选项(监测车辆排队 的长度):只需要用RS进行监测就可以得出,不需要GIS分析。故选A。 AA选项(快速响应能力强):无人机可快速抵达事故现场,拥堵路段等目标区域,响应时间较固定摄像头为 缩短60%一80%。支持灵活调整监测范围(如临时交通管制区域),覆盖效率提升显著。B选项:无人机在山 区、冰雪路面等复杂环境同样适用(如监测雪崩风险路段),与使用场景无关。C选项:无人机受天气(强风 雨雪)影响较大,数据采集连续性弱于固定监测设备。D选项(能实时传输数据):固定监测设备通过光纤/5G 网络同样支持实时传输,此非无人机独有优势。故选A。 C题目明确“政和八国鸟”生存于侏罗纪(距今约1.5亿年),属于中生代中期。中生代核心事件:环太平祥 地带燕山运动,引发大规模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如东亚海岸山脉形成)。生物特征: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动 物(恐龙)占据主导,原始鸟类出现。A选项(最新一次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60万年)属于新生 代,与侏罗纪无关。B选项(蕨类植物大量出现):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石炭纪(3亿年前),侏罗纪以裸子植 物(如苏铁、银杏)为主。D选项:哺乳动物崛起于中生代末期(白垩纪)至新生代,侏罗纪仅存在原始小型哺 乳动物。C选项:侏罗纪环太平洋板块俯神加剧,燕山运动导致地壳剧烈活动,形成中国东南部大量火山岩 地貌。故选C。 C化石的直接关联性:政和八闽鸟作为原始鸟类化石,其骨酪结构、羽毛印痕等特征可直接用于研究鸟类飞 行器官的演化(如叉骨、羽毛形态)、分析恐龙向鸟类的过渡特征(如牙齿退化,尾椎缩短)。A选项侏罗纪是 裸子植物鼎盛期,鸟类化石的发现地层中常伴生苏铁,松柏类化石。通过化石埋藏环境(如孢粉分析)可间接 验证裸子植物的分布与演化,但非鸟类化石直接验证。C选项政和八闽鸟作为“最古老的鸟类之一”,其化石 可直接填补始祖鸟(1.5亿年前)与现代鸟类间的演化空白,研究鸟类动物起源是该化石最核心的科学价值 故选C DD选项为火山喷发后的直接表现:火山喷发后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如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导致 全球太阳辐射下降10%),A选项实际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加,到达地面的减少,B选项地表因接收太阳辐射 减少而降温,地面辐射减弱,C选项火山灰可吸收地面长被福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故选D B火山喷发可引起对流层的强对流运动,使大气的垂直对流达到较高的高度,造成对流层的高度上升,对流 层顶越高则气温越低。火山喷发后因火山灰可到达平流层高度,笼罩该地区,削弱太阳辐射,导致传送到对 流层能量减少,对流层整体温度也相应下降,导致对流层顶温度下降。从图中看12月20日对流层顶高度达 到最高,而对流层顶气温最低,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 A从材料中该地对流层高度大致为16k左右,可以判断出汤加位于低纬地区,低纬地区是0到南北纬 30°,地带性植被主要是热带及亚热带植被类型,B选项寒带苔原,在高纬度,C选项以及D选项都是温带植 被,在中纬度,A选项热带森林,符合低纬度的地带性植被,因此A正确。故选A。 C生境特征定位:海南钻喙兰附生于海拔200一800米沟谷地带,属热带季雨林/雨林环境。该生境特点: 高温高湿、附生生态位丰富。A热带雨林垂直分层明显(乔木层一灌木层一草本层一附生层),生物多样性极 高。B蜡质叶片是早生植物(如地中海植被)的适应特征,热带雨林植物多具革质叶片(防菌防虫)。D(乔木 矮小):雨林乔木可达30一40米(如海南陆均松)。C热带雨林植物为适应昆虫传粉,演化出老干开花现象 (如可可树、榕树)。故选C。 B结构与功能对应气生根特点:表皮细胞特化为海绵状吸水组织(称根被),可吸收空气中水分:根尖具有 黏性分泌物,增强附着力。B选项气生根通过缠绕宿主枝干或嵌入树皮缝隙固定植株,是附生兰生存的基 础。A选项热带雨林空气湿度>90%,氧气获取非核心需求。C选项附生植物脱离土壤,依赖气生根截留雨 水和露水。D选项高蒸发会加剧水分流失,与热带钻喙兰保水需求矛盾。故选B。 B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农业用地,从农业用地的角度去分析,在靠近市区的位 置,农业用地的面积肯定是最小的,离市区越远,农业用地规模肯定会增加,工业用地在市中心往外的距离 中,刚开始随着距离的增加,地租降低,工业用地面积会增加,但是随着距离进一步增加,在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没有那么完善的地区,工业用地面积肯定会减少,居住用地跟工业用地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根据地租水 平,在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一般是居住用地面积大于工业用地面积,再工业用地面积大于居住用地 面积。故选B C交通用地变化:城市边缘区扩张需要配套交通设施(如道路、物流园区),经济需求驱动交通用地比例增 加。产业布局(如工业园区)对交通通达性要求高,进一步推动交通建设。绿化用地变化:经济发展后,生态 保护意识增强,绿化用地(如公园、防护林)作为配套基础设施比例提升。经济实力决定政府能否投入资金进 行绿化规划。其他因素辨析:地形、气候(选项A,B)是静态自然条件,不会直接导致比例“变化”。文化(选项 D)对绿化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交通用地的核心驱动力仍是经济。放选C。 A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竹类资源丰富。传统民居以竹、木、茅草为主 要材料,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A选项竹构为主 一一就地取材:竹子生长快、易获取,是典型“因地 制宜”的体现。B选项底层架空 一气候干热:西双版纳气候湿热,底层架空的目的是防潮、防洪、防虫,而非 干热。C选项屋顶倾斜 一通风散热:倾斜屋顶主要功能是快速排水(当地年降雨量高达1200一1600毫 米)。D选项茅草屋顶 冬季保暖:当地冬季温和(平均气温15℃以上),茅草屋顶主要用于隔热、防雨。故 选A B 传统民居的局限性:竹木,茅草结构易受虫蛀、腐蚀、火灾威胁,使用寿命短(一股10一20年),需频繁维 护。砖混结构民居的优势:B选项使用寿命延长:钢筋混凝土材料耐腐蚀、抗风雨,寿命可达50年以上。A 选项建设维护成本较低:砖混结构初期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如防潮处理)高于传统材料。C选项基础设施 配套较差:现代民居通常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更完善。D选项地形适应性更强:传统竹楼底层架空更适应 坡地、湿地,砖混结构需平整地基,适应性弱。故选B。 D城镇化核心驱动:D选项城镇化过程中,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如 工厂、商业区、物流园区),直接推动建成区面积扩张,此逻辑符合我国城镇化规律。A选项城市总面积通常 由行政范围决定,短期内极少波动,同时在例开始阶段土地城镇化指数在下降,城镇建成区面积肯定不会下 降,所以城市总面积肯定是升高的。B选项人口城镇化指数增速不断提高:根据我国实际,人口城镇化后期 增速会放缓(接近饱和),同时在图中要看人口城镇化指数这条线的斜率,人口城镇化的指数这条线刚开始是 比较陡,说明增速快,中间变平缓,说明增速下降了。C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刚开始阶段土地城镇化指数 在下降,因此可以得出建成区增速是比城市面积增速要小。故选D 人地矛盾解决策略:卫星城的作用:通过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降低土地压力(如北京通州、上海松 江),同时优化区域功能布局。A选项城镇化矛盾源于人口流动,非自然增长,且政策滞后。C选项破坏社会 稳定性,非可持续发展手段。D选项加剧人口聚集,人地矛盾恶化。故选B 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AC多层洞穴形成的条件:A选项岩溶洞穴(喀斯特地貌)需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形成,水热充足促进石灰 岩的溶蚀(化学反应:CCO+CO:+HOCa++HCO万)。C选项多层洞穴需要可溶岩层厚度大,为不 同阶段地下水下切提供空间。若岩层薄,难以形成分层洞穴系统。B选项层理发育影响溶蚀方向,但非多 层洞穴形成的必要条件。D选项地势平缓可能减缓水流下切,反而不利于多层洞穴发育。故选AC ℃多级阶地的形成机制:B选项地壳周期性抬升(如构造运动),河流下切形成阶梯状阶地。若持续抬升, 阶地可能不显著。C选项地壳稳定期,河流侧蚀形成河漫滩:抬升期,下切形成阶地。二者交替导致多级阶 地。其他选项误区:A选项会导致单一深切峡谷,而非多级阶地。D选项阶地主体为侵蚀地貌,沉积作用仅发生在河漫滩阶段。故选℃。 沉积物年代判断依据:题日关键信息:“距河面高度相同的沉积物形成年代相同”,即高阶地沉积物更 老(形成早),低阶地沉积物较新(形成晚)。选项分析:C选项T4阶地海拔低于T5,故T4形成时间更晚(地 壳拾升后河流下切至更低位置)。D选项金龙洞殿海拔高于古佛岩,高海拔沉积物形成更早。错误选项邦 徐:A选项T6为最高阶地,形成最早,应早于T2。B选项醉仙洞海拔低于观音岩,形成晚于观音岩。放 CD DA选项对外交通运力直接影响资源输入能力和物资流通效率。若交通条件差,即使本地资源有限,也 准以通过外部资源补充,从而限制人口容量。题日中已给出“可开发草场面积”,但未提及交通对资源调配 的支持,因此需补充此数据。D选项淡水资源是人口生存的基本条件,青藏高原地区淡水资源分布不均,总 量直接影响人口承载上限。题目中提到的“草场面积”属于土地资源,但未涉及水资源,因此需补充。排除 选项原因:B选项属于人口结构问题,与人口容量上限无关。C选项青藏高原无热带雨林,此选项与题意矛 5。 故选AD B选项指导城镇规划人口容量研究可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免过度开发。例如,根据草场承载力和淡水资源总量规划城镇人口密度。C选项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需严 各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国内,人口容量研究可帮助评估开发强度,平衡经济与生态保护。例如,通过氧气需 求量和草场面积计算游客接待上限。排除选项原因:A选项人口容量研究强调“可持续性”,而非短期经济 速。D选项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相关,但研究日的是“合理调控”,而非直接降低消费。人口容量影响因 紫:资源(土地、水、氧气等)、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消费水平。高寒地区特殊性:低温缺氧、生态 危弱,需优先保障生存资源(如氧气、淡水),并结合交通条件评估外部资源输人能力。放选℃ BA选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会减少人口外流动力。近年来,安徽、河南等传统人口输出大省通过产业 专移(如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郑州的物流枢纽)提高了本地就业机会,促使部分劳动力“就近就业”,降低了 对浙江等东部省份的依赖。数据支持:2023年安微、河南GDP增速均超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印证经济 水平提升对人口迁移的抑制作用。B选项浙江(尤其杭州、宁波)的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对外来务工人员形 成经济压力。例如,杭州2023年平均房价超3万元/m,房租占收人比超40%,削弱了省外迁人人口的“净 收益预期”。C选项生态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远弱于经济因素,且中西部生态改善多为长期工程,短期内 难以改变迁移趋势。D选项与事实不符,浙江作为长三角核心省份,工资水平稳中有升,浙江工资水平仍居 全国前列(2023年月均工资约7500元),并未显著下降。故选AB B A选项青壮年人口是劳动力市场主力,填补浙江制造业、服务业用工缺口。例如,2023年浙江第二产 业增加值占比43.5%,依赖外来劳动力支撑。数据支持:省外迁入人口占据了浙江约65%的劳动力密集型 业就业岗位。B选项迁人人口多进人城市就业定居,直接提高城镇人口比例。2023年浙江城镇化率 5.4%,较十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省外迁人人口贡献超30%。C选项青壮年迁入短期内可能提高生 育率(如育龄人口增加),且浙江2023年生育率1.2%,与全国趋势一致,未体现显著负相关。D选项迁入人 口主要流向城镇(如杭州、义乌),对浙江农村老龄化缓解作用有限,反而可能加剧本地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 空心化”。故选AB。核心知识点总结人口迁移推力一拉力理论:迁出地推力(如经济滞后)与迁人地拉力 如高工资)的平衡变化主导迁移趋势。中西部经济水平提高(推力减弱)和浙江生活成本上升(拉力减弱) 同导致迁人增速放缓。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青壮年人口直接补充劳动力、扩大消费市场,推动经 济与城镇化进程。需区分直接影响(如经济、城市化)与间接影响(如生育率,老龄化)。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1)密度(1分):大西洋(1分):地中海(1分) 盐度与密度关系:地中海因蒸发旺盛、降水少、河流注人少,盐度(约38%)显著高于大西洋(约36%),海水 密度吏大,导致表层海水从盐度低的大西洋流向盐度高的地中海(密度流)。具体位置:甲处为直布罗陀海 ,是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通道 2)峡湾(2分):冰期时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1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1分):海水人侵形成峡湾(1分)。 包理特征:乙处位于挪威西海岸,是典型的峡湾地貌。形成过程:①冰期侵蚀:冰川沿山谷向下滑动,强烈刨 虫形成宽深“U”形谷(冰川侵蚀作用)。②冰后期变化:气候变暖(如全新世以来),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 每水侵人“U”形谷,形成狭长,睫峭的峡湾 3)寒暖流(2分):受北部寒流影响(1分)携带极地的冰山南下,威胁渔船行驶(1分) 渔场成因:丙处为组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冷)与墨西哥湾暖流(暖)交汇,搅动底层营养盐上泛,浮游 生物繁殖,吸引鱼群聚集。冰山来源:拉布拉多寒流从北冰洋携带冰山南下(如秦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即因此 处冰山),早期渔船缺乏现代导航技术,易与冰山相撞 4)丁沿岸寒流流经(1分),气温较低(1分),年较差较大(1分):戊沿岸暖流流经(1分),气温较高(1分),年差较小(1分)。(洋流角度2分,气温角度2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