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生物试卷、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生物试卷-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3.D【详解】A、分高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高心法,线粒体经活性染料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 形态和分布,A错误: B、中区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 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高ROS导致DRP1蛋白在线粒体上的位置不同而发生线粒体外围分裂,C 错误: D、线粒体自噬需溶醇体参与,D正确。 故选D。 4.[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中,应该斐林试剂甲乙是混合之后水浴加热再鉴定,A错误: B、该实验应该先让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在预设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在进行混合,B错误: C、该实验根尖先解离再漂洗,再染色,C错误: D、该实验中先要调节pH,再进行灭菌操作,D正确。 故选D 5.(路) 6、【详解】A、每个显性基因对肤色的深度增加都有一定的作用,即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如果 肤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表现为中间肤色的是杂合子,由于显、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都为12,因 此中间肤色(杂合子)在人群中比例为2×1/2×1/2=1/2,A错误: B、若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量峰值有5个,说明含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含有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 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和没有显性基因,因此该肤色受2对基因控制,B错误: C、因肤色的差异除由基因决定外,还受环境的影响,据图可知☑实际的肤色变化在3对等位基因和4对等 位基因控制时的预期分布之间,说明肤色的变化由3或4对等位基因控制,C正确: D、亲代的肤色为最浅和最深,为两个纯合子,子代为杂合子,则子一代的肤色介于亲代两个肤色之间, 为中间肤色,D错误。 故选C。 7.[详解]A、不同地块野生大豆种群所处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起的作用可能会有差 别,A正确: B、野生大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不管地块是否碎片化,不同基因组成的野生大豆间也不会进行 基因交流;B错误 C、大豆成熟后豆英易”“炸裂”,就容易将种子散播出去,有利于子代的生长,基因频率将会增大,C正 确: D、如果豆英很容易炸裂,手工收割或机器收割时,碰撞到成熟大豆植株,豆英就会炸裂使种子散落在地 里,使收获的秸秤上留下的种子很少,从而造成减产。为避免减产,人们选育大豆新品种时,豆荚不易炸 裂的性状会被保留下来,A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升高,D正确。 故选B。 8,[详解]A、若该器宫是肝脏,则餐后半个小时A瑞的血糖浓度更高,流经肝脏后合成肝糖原B端的血糖 浓度会更低,A错误 B、若器官是胰腺,在饥饿状态下,A端的血液流经胰腺后,B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A端,当讨论血糖血糖变化时,此时胰腺细胞是组织细胞的一种,需要消耗葡萄糖,B端小于A端,B错误: C、若器官是小肠,餐后半小时,随着食物被消化吸收,当A端血液流经小肠后,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 于A端,C正确。 D、若该器官是骨酪肌,则A端的血糖流经骨骼肌时消耗葡萄糖之后,B端的血糖浓度会更低,D错误 故选C 9。【详解】A、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 C、d能通过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d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过程都有反馈作用,通过反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正确。 故远B。 10.(路) I1,【详解】A、注射抗原A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即 浆细跑,A正确: B、经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均为异种核融合的细胞,即杂交瘤细胞,同种核融合的细胞以及 融合的细胞均无法在特定选择培养基上长时间存活而死亡,B正确: C、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实现 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C正确: D、该过程最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体现抗原一抗体特异性 结合,D错误。 故远D。 12.【详解】A、图中的激素处理是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促使唯性牛超数排卵,从而为获得更多的胚胎做准 备,A正确: B、途径1受精前,需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MⅡ中期,因为此时的卵母细胞能接受获能的精子 完成受精过程,B正确: C、途径2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不需要做免疫检查,因为受体子宫对 移入的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途径1获得试管牛的技术流程中包括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属于有性生殖:途 径2获得是试管牛是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为无性生殖,D错误: 故远D。 13.[详解]A、Km表示反应速率为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温度和H影响酶的活性,则Km值的大小受温度和 pH的影响,A正确: B、Km表示反应速率为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Km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 强,B错误: C、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值增 大,Vmax基本不变,C错误; D、底物浓度-一酶促反应速案曲线如图甲所示,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一级 反应),米氏方程中分母中的[S]可以忽略,则米氏方程约等于v=(Vmax/Km)*[S],D正确。 故选AD. 14.[详解]A、根据系谱图中I-3和Ⅱ5雄性出现与I-1不同的稀有表型,推出I-2携带有稀有性状突变 基因。根据系潜图中Ⅲ-2同时出现两种稀有性状,-4与Ⅲ-5分别出现稀有性状之一,而系谱图中雌性 犬I-2表型正常,已知ⅡI一1不带有两种稀有性状的致病基因,反推分析得出控制这两种稀有性状的基因 都在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Ⅱ-2的基因型只有一种,B错误 C.Ⅲ-4的稀有性状基因来自I-2,C正确 D.Ⅲ-2的表型可能是因为Ⅱ-2的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的结果,D正确 故远CD. 15.【详解】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A错误: B、两幅图显示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B正确: C、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C错误: 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增长率为0,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故选AC 16.(略) 非逸择题答案 17.(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2)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红光(R),远红光(F)不被植物吸收 有利于辅获更多的光能,提高植物遮荫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 (3)①叶绿素(1分)ATP和NADP阳(写全得2分,没写全得0分) ②番茄植株茎和叶柄长度增加,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番茄植株用于储藏和生殖的营养不足,表现 为番茄果实重量下降 18.(共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M(1分)D(1分)花粉100%可育 (2)①非7号 恢复M型花粉的可育性 ②F-的花粉100%可有,而DF-的花粉只有75%可育,说明花粉不育与D中基因有关,而基因F可以恢 复M型花粉有性,因此基因E导致M型花粉不有 ③B 花粉100%不育 【详解】(1)水稻品系N(q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DM).品系N的表现型为花粉50%可育,品系N自交,自 交子代遗传组成没有MM,说明品系N产生的含有的花粉是不有的。据此推测水稻品系N(古),产生含 有D的花粉和含有M的花粉(不有),水稻品种D(♀),只产生含有D的睢配子,二者杂交子代的遗传组 成为DD,表现型为花粉100%可育。 (2)①利用基因工程向水稻品系N(DM)的体细胞中导入基因F,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导入的基因F 在7号染色体与基因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雕配子为DF和M,可产生的雄配子为DF和M (不有):第二种导入的基因F在7号染色体与基因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雌配子为D和 MF,可产生的雄配子为D和MF:第三种导入的基因F在非7号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雌配子为DF、 MF、D、M,可产生的楼配子为DF、F、D、(不有)。根据图2植株A自交后代遗传组成及比例可知应 为第三种情况,即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的基因下插入到了非7号染色体上,基因F的功能是恢复M型花粉的 可有性。 ②据图2可知,MF的花粉100%可有,而DF的花粉只有75%可有,说明花粉不有与D中基因有关,而基 因F可以恢复M型花粉育性,因此基因E导致M型花粉不育。③为确定②的结论是否正确,应将E基因导 入品种1的愈伤组织中,培育转基因植株。因为品种M的q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M,花粉100%可育,若转 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为花粉100%不育,则支持基因E导致M型花粉不有的结论。 19.(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肾上腺素(1分)交感 (2)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自由扩散 (3)甲泼尼龙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宫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器官更容易成活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