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化学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化学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答案详解 【答案】B【解析】A选项:爆竹燃放时,火药等成分会与氧气发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该选项正确。B选项:棉线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多唐,在一定条件下(如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 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所以“纤维素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说法错误。C选项: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壮族铜 鼓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因此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正确。D选项:坭兴陶是传统陶瓷制品,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 酸盐,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该选项正确。 【答案】C【解析】NH的电子式为"m",A错: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符号为“N,B错:D为氮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 示式,D错。答案选C。 【答案】A【解析】干燥的HCI可避免FCl6HzO受热过程水解,A正确:有色鲜花含水,会和C2反应生成 HCIO,B错:测定生成氧气的反应速率,应使用分液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C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N2SO3 氧化为NaSO4,无法鉴别,D错,答案选A 【答案】C【解析】质谱仪用于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能测出官能团和化学键。 【答案】B【解析】随着甲烷中H原子逐个解离,剩余分子(自由基)的结构和稳定性发生变化,导致甲烷断开四个 CH键键能不同。 【答案】A【解析】A选项,工业上电解NaC1溶液得氯气,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A选项正确。 B选项,FcCl与NaOH溶液反应得F(OH沉淀而非Fe(OH)胶体,B选项错误。C选项,制金属Mg应电解熔 MgC2而非电解MgCz溶液,C选项错误。D选项,NO不能与HO直接反应制HNO,D选项错误。 【答案】C【解析】由结构可知W为第IVA族元素,Y为第A族氢或第VIA族元素,X、R均为第VIA元素, 原子序数W<X<Y<R,则W为碳,X为氧,Y为氟,R为疏:Z为+1价阳离子,则Z为Na简单离子半径:s2>O2>F>Na,A错: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O>HSCH4,B错:第一电离能位于钠和硫之间的元素有镁、铝、硅3种。 【答案】D【解析】0.1ol·LCuSo4溶液通入HzS气体会生成不溶于稀酸的黑色沉淀CuS,不能说明酸性 HS>HSO4,A错:SO2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不能通过测定饱和溶液的pH来判断酸性强弱,B错:浓盐酸也 会使KMnO:褪色,C错:答案选D。 【答案】D【解析】由图中“充电”、“放电”和导电介质中带电粒子的迁移方向可知:左图为电解池原理,为阳极、 b为阴极:右图为原电池原理,c为正极、d为负极。A.c正极的电势比d负极的电势高,故A错误:B.负极为锂 L,故导电介质不能为水溶液,故B错误:C,a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式为 LiMn2O4一xe=Li1-MnO4十Li,故C错误:D.外电路通过0.2mol电子时,由负极Li一e=Li知活性炭电极应 减少1.4g,故D正确。 0.【答案】A【解析】A选项,由已知反应机理可知,带正电的B最终以B原子的形式取代苯环上氢原子的位置。 若将B2换成IC,由于I的电负性小于C1,ICI中I带部分正电荷,CI带部分负电荷,所以最终生成碘苯而非氯 苯,A选项错误。B选项,根据反应机理中第一步信息,再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推出反应1为 Br2+FcBr3→Br+FcBr:,B选项正确。C选项,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 化合物的反应为加成反应,C选项正确。D选项,反应,苯环中与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由饱和碳原子变为不饱 和碳原子,成键方式发生了改变,D选项正确。 1.【答案】B【解析】品体中与B最近且等距的FC2+是4个,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A选项,步骤O,C与SiO2反应生成CO,所以1molC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选 项错误。B选项,步骤②,未注明标准状况下,所以H体积无法计算,B选项错误。C选项,由能量变化图可知, 历程Ⅱ中SiHC1s(g)转化为SiHC1s)是从高能量转化到低能量,是放热过程,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8 kJ/mol,而不 是吸收热量,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历程,当反应吸收的热量为238kJ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moSi。 硅品体中每个Si原子与周围4个Si原子形成Si-Si键,所以1 molSi中含有2moSi-Si键,选项D正确。 3.【答案】C【解析】恒压条件下,体系中两个反应为竞争反应,反应②为△H>0,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0物 质的量增大,曲线Y为CO:根据曲线X和曲线Z的变化趋势,推测反应①△H1<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CH4的物质的量减小,曲线X为CH4,曲线Z为CO2,1100K之前,以反应①为主,1100K之后,以反应②为主 故A、B正确。C.恒压条件下通入N2,则容积扩大,反应①逆向移动,CO2的物质的量增大,而压强改变对反应 ②没有影响,故C02的物质的量增大,应由点上移,故C错误。反应①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的减小的方向, 反应②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温度升高,平衡移动,对于反应②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气体总质量恒定,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a点大于© 点,D正确 4.【答案】D【解析】A.HgS溶解过程吸热,故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T下c(g2或c(S2)更大,所以温度T >T2,A正确:B,曲线上点均为溶解平衡点,T2下增大c(S2),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Hg2减小,故可使e点迁 移到c点,故B正确:C.T下g点处,离子积Qc=cHg2)×c(S2)>K,处于过饱和状态,故会析出Hgs沉淀, 故C正确:D.T2下K(HgSF102b,,当c(S2=0.01molL1时,cHg2F102h+102=1022 6 mol-L,故D错误。 )答案:将废钯催化剂粉碎〔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常:或适当提高培烧温度、适当增加空气流速 等,合理即可)。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温度、增加气体反应物流 速等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2)答案:作还原剂,将PdO还原为P单质。解析:因为本流程目的是回收纪单质,而培烧后纪以PO形式存在, 加入甲酸后生成单质钯,所以甲酸起到还原作用。 3)答案:最佳温度为70℃,最佳固液比为3:1。解析:从“浸取率-温度”和浸取率-固液比”图像可知,70℃时浸 取率最高,固液比为3:1时浸取率最高。 4)答案:阴离子。解析:“浸取”操作后生成可溶性二元强酸H2PCL4,则溶液中存在H和PCL:2等离子,“离 子交换除杂”过程要除去阳离子杂质,PC12留在树脂中经后续操作最终得到P单质,所以应使用阴高子交换 树脂。 5)答案:Fe+、Cu。解析:废钯催化剂中含Fe、Cu等元素,经过前面步骤转化为阳离子,且未被除去,所以流 出液中除H外主要阳离子是Fe3、Cu+。 6)根据流程可知,反应物是PdNH):C2和NH4HO,产物是Pd单质,NH4HO作还原剂被氧化为N2,根据元素守恒配平得到该方程式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