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永昌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金太阳267B),高中\高二\甘肃省\甘肃省永昌县\2024-2025学年\历史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一2025一1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材料“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股”“派遣要员同往治理” “要由天子审批任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天子派员以国卿身份去辖制部分地区;新封之 君年轻资浅难当大任而派要员去辅佐;诸侯任命臣像为卿时,要由天子审批任命。这说明周天子不仅有分封 和重新分配诸侯的权力,还把权力延伸至诸侯国官吏任免的领域,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强化 周天子统治,故选B项。材料并未强调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并不属于垂直管理,故 排除C项:这些举措并非为了维护礼乐制度,故排除D项。 2.C考查清朝军机处。根据材料“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 再加品级和俸禄”“军机大臣传述联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军 机处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是专制皇权强化的工具,故选C项。“中枢决策机制的 不足”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 3.D考查近代英国政治。根据材料“法律由议会制定”“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 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 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性,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强调法律的作用,故排除A项;B、C两项材料并未体现, 故排除。 4.B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根据材料“远远超过1908年晚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 的0.4%的比例”“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其中在民政部备案的就有22个”等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提高了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故选B项。A、C两项材料并未反映 故排除:民众参政意识增强并不意味着共和制度稳定推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选民数量虽增多,但囿 于社会发展状况,实际参政选举人并不多,“坚实保障"”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5.C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中国制造业 规模总量不及美国的1/6,日本的1/3,德国的1/2,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开始超过德国,排名世界第三。新时期,中国经济更是奋力赶超发达国家,在国 际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故选C项。发达国家的“弱势”,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说法有误,经 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只是重要保障,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 实,故排除 6.D考查科举制。根据材料“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14%出身于寒门”“其 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科举制使广大民众能够 通过考试做官参与国家政治,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故选D项。A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材料并未 反映“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7.B考查西方文官制度。根据材料“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政府不 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利于促进政府 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而不是 结合,故排除A项:C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西方文官属于“事务官”,故排除D项。 8.D考查新中国公务员制度。根据材料“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你远地区 的报考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我国公务员制度重视结合 少数民族,退役军人和偏远地区报考者的实际情况,这说明我国公务员选拔重视实质公平,故选D项。干部 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丙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A项说 法和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进入法制化轨道,故排除C项。 9.A考查唐朝的法律与教化。根据材料“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 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可知,唐朝礼法结合,雏维护统治,故选A项。 仅根据《唐律疏议中关于“孝”的条款,得不出体系完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其体的惩罚措施,也 未体现敬天,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司法程序,故排除D项, 10.B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根据材料“英王如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可知, 《大宪章》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教会的利益,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故排除C项:《大宪章》客观上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故排除D项 11.D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日报3报道关于雷锋精神的宣传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重心,这折射了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19?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才把工作中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排除A项: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战略任务,2012年中共十八大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吼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B项:材料 并没有体现宜传成效,故排除C项 12.A考查明朝的民族关系。根据材料“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可知,茶马贸易利于维 护大一统政治统治,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扩大统治疆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认同 感,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未涉及对外关系,故排除D项。 13.A考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 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可知,这些规 定有利于强化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故选A项。1815年维也纳会议构建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 国际关系体系,故排除B项: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 约》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欧洲均势局面,故排除D项。 14.C考查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根据材料“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 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 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可知,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是当时世界上各方政治力量 权衡利弊后的妥协的产物,故选C项。A,B项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排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至今尚未形 成,故排除D项 15.B考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从就“新国家的民族制度是否应与苏联相一致的问题征求意见”到 采纳李维汉的建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从实际出发探索民族政策,故选B项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 道,故排除A项: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初步形成,故排除C项:我国第一个 民族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故排除D项。 16.C考查当代中国的外交。根据材料可知,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发表联合声明,这有利于海 洋治理的发展,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故选C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项;“亲诚惠容”理念是013年针对周边国家提出的外交理念,故排除B项;“真实亲减”原则是针对非洲国 家提出的外交理念,故排除D项。 17.(1)缺陷:协商民主理论存在理想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众参与的问题:协商民主赖以存在的支柱并不牢 固:协商民主中的多元与共识之间存在矛盾。(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突出特征:协商理论具有实践性:协商主体具有广泛性:协商形式具有多样性:协商目的具有公共性:协 商制度具有规范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反思和矫正,而中国协 商民主发展是基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需要;西方协商民主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为出发点,实质就是限 制政府的公共权力,而中国协商民主是以合作、共存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思想,它强调整体性:西方协商 民主是在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下运行的,而中国协商民主是在合作性的政党制度下进行的。(4分,言之有理 即可) 18.(1)原因: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政治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需求:外部经验的借鉴。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选拔了优秀人才:实现了行政管理专业化;诚少了腐败现象: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了制度建设和法治。(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主要原因:巩固新中国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以往法律体系已不适应新 形势的需要。(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成就: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明确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依法立国”的基本方路和“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加强了法制宣传教 有:法制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司法制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和检察权: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 广泛深人地开展法制教有,增强全民的法律邀识。(4分,言之有理即可) 20.示例: 论题:国际法推动国际关系体系不断发展。(2分) 阐述:1618~1648年的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 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成为共识。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 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 革命的完成,各国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而一战后的国际联盟 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1928年的《非战公约》虽然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后《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 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 关系体系的进一步发展。(8分)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关系体系在不 断发展。(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三零论坛(课件、试卷)下载 A.维护了贵族和教会利益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趋势 C.蕴含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D.否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11.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报道关于雷锋精神的宣传重心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 时期 宣传重心 19631966年 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忠实 “文化大革命”时期 爱增分明、阶级立场坚定、革命性、斗争性 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前 螺丝钉精神、助人为乐精神 1990年到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立足本职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雷锋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至2012年 学雷锋常态化,以更平民化的视角宣传学雷锋 A.契合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B.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果 D.折射出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 12.《明会典》卷三十七《茶课》中载:“盖西边之藩篱,莫切于诸番,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所以 要“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就可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落篱,断匈奴之右臂”。在明朝 统治者看来,茶马贸易 A.利于维护大一统政治统治 B.扩大了明朝的统治疆域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 13.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 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 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 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 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 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 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基础 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 14.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 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 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 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A.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15.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是否应与苏 联相一致的问题征求意见。李维汉提出基于我国的民族关系、革命发展情况,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之后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 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这一过程 A.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人法制轨道 B.体现出我国从实际出发探索民族政策 C,标志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初步形成 D.推动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16.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发 表联合声明,承诺养护、保护和修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促进环境多边主义:防治污染;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进行融资:促进海洋相关科学知识的发展:促进海运绿色化等行 动。这说明,我国 A,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B.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 D.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