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二生物 高二地理 高二历史 高二思想政治

历史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5-03-27 14:34:49

试卷分类:高二历史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二、2025年历史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图1)

历史试卷-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图2)


洛阳强基联盟高二3月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A考查秦朝教化。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多次巡游天下,并在重要地点刻石立碑,主要歌颂秦始皇的功绩,宣扬秦朝的
统一和威德,同时也包含了对民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侧的要求,如倡导忠君、守法、城信、李梯等观念,以达到教化民
众的目的,让民众在观黯刻石的过程中受到陶和教有,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皇权至上”的信息,故排除B项:虽
然石刻中提到了“礼”,但并未明确提及“法”的具体贯彻实施,且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石刻内容并不足以证明秦朝贯
砌了“礼法结合”,故排除C项:“推崇儒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向500多名工人称赞俄国苏维埃政
府成就,宣传八小时工作制等,这是面向工人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相关理念和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进一步
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体中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故选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年国共
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190年还没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意图,故排除B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1920年并未明
确,故排除C项: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一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0年还不存在无产阶级政党,故排除D项
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只有遵从自然规律,人们才
有望收获硕果:北宋张载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手足,天地万物皆是与我相类的朋友:明朝王阳明认为,人在天地
之间属于核心,能够感受到人和自然属于生命共同体,人更应以此来促进人和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存,他们的主张共同
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追求,故选C项。“和面不同天下为公“家国情怀”均未体现,排除A.B.D三项。
B考查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中的飞天形象也逐渐发生变
化,隋唐时期明显带有“嫦娥奔月”"的意味,说明佛教艺术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折射出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
力,故选B项。材料中飞天形象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体现的是佛教信仰的本土化,并非是信仰的多元化,故排除A
项: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和谐发展,材料体现不出“天人合一”思想,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文化
和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体现出儒学的地位是否被倾覆,且儒家思想自汉代始,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故排除D项
A考查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日本学校的必修课程和教科书,都是中国古典文化和儒家经典
这表明日本教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日本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因素,没有涉及文明的
”多元”,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在互鉴中得到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日本,无法反映中华文明圈形成
收排除D项
考查古希腊史学。希罗多德强调事实真实性,摆脱神话对历史的过多干扰,这是理性思维的初步体现。修昔底德则
进一步发展,他去除神谕等超自然因素,深人分析事件因果关系,权力关系和人类活动动机,这些都是运用理性去探究
历史本质的行为,表明古希腊史学渗透了一定的理性精神,故选A项。普世主义通常指的是一种认为某些观念,价值或
实践是普遍有效或适用的观点,材料中并未提及古希腊史学具有这种情怀,故排除B项:史书编纂体裁一般指纪传体
编年体,国别体等,但材料未提及史书编纂体裁的创新,故排除C项:唯物主义原则是近代才有的哲学理念,古希醋时期
不可能格守,故排除D项。
B考查古代西亚文化。根据材料“通过滚印的纹饰来标识诸如仓储货物的种类、来源等信息”“滚印上携刻了印主的名
字,逐渐成为私人所有物”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滚印上携刻了印主的名字,逐渐成为私人所有物,这主要是源于楔形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故选B项。A,D两项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滚印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等级分化,故
排除C项.
B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对西欧社会产生深远影响,18世纪法国成为启
蒙运动的中心,这一时期的数学家认为阿拉伯文化的传人使“欧洲的黑暗,获得一线的露光”,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
人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故选B项。材料并未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范围,故排除A
项:16一17世纪西欧近代科学兴起,故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西欧商业的繁荣,故排除D项。
1考查拜占庭文化。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学生,政府官员,教会高级僧侣和学者都要具备教、俗两方面的文化
修养,体现了教俗文化并存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拜占庭重视教,俗两方面的文化修养,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
的对抗,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神权的来源,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对希腊文化传承的作用,故排除
D项
A考查俄罗斯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奉东正教的伊凡三世在统一罗斯公国的过程中,以反对天主
教为借口,借助东正教主教的力量,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说明教俗联合推进了国家统一,故选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
东欧国家之间战争日益频繁,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君主专制,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莫斯科公国统一进程中以
反对天主教为借口,借助东正教的势力,不能说明世界宗教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故除D项
C考查古代印度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佛教寓言“三条鱼的故事”
传播范围涉及中亚,东南亚地区,说明古代印度文化的辐射区域相对广阔,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印度文化在
外传中不断地丰富了文化内涵,但文明的演进有自身发展和相互交融两种方式,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佛教寓言“三
条鱼的故事”在外传的过程中,主旨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说明佛教观念得到世俗文化的认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
木型白然不墙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故排险D雨
考查美洲印第安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编年史与好政府》中的这幅插图体现的是西班牙殖民者
杀害印加帝国皇帝的场景,作者为印加帝国的贵族后裔,画作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可用于研究印加帝国的灭亡原因,故
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服印加帝国是西班牙殖民者,与葡萄牙殖民者设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虽然图像史
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但该画作完成于印加帝国灭亡之后,且作者为印加帝国贵族后裔,作品往往具有作者
的主观意图,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为完全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材料虽涉及印加帝国的统治者,但不能映射
出阶级社会等级观念的森严,故排除D项。
考查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游牧世界的各部族本来就已具有的机动性”体现出内
3
部因素,同时学者也强调游牧民族驯养马匹,发明战车给民族迁徙和武力征服提供了支持,这些属于外部因素,故选B
项。古代印欧民族大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引领人类文明,故排除A项,农耕世界被
游牧世界所征服,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观点,故排除C项:先进文明的灭亡往往是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先进文明
因内部矛后而灭亡与材料观点不符,故排除D项
0
考查西晋时期的移民。根据材料可知,张轨在社会动荡时设置郡府,安置移民,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扩大政权
统治基础,故选D项。当时前凉已脱离西晋统治,故排除A项:“完善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说
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
考查近代美洲殖民活动与文化神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在北美大陆中的清教徒在宣
传基督教的自由权与美洲奴隶主对财产权的捍卫引发了文化冲突,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文化认同,故排除A
项:材料中未体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基督教引起不同族群产生文化神突,C项与此无
关,故排除
C考查近代华人迁移新加坡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1年至1941年,中国历经外来殖民侵
略,部分华人主动或者被追迁居海外,一部分华人选择“下南洋”迁居新加坡等地,由此可知,新加坡政府奉行开放包容
的民族文化政策,故选C项。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一70年代,故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在20世纪
90年代削溃,故排除B项:1821年至1941年,新加坡华人比例持续增长,战争是华人迁人的因素之一,但材料体现不出华
人迁移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1)内涵:修身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际交往文化:推己及人,和而不同:治国理政文化:民本思想,天下为公
和谐文化:政通人和,协和万邦:生态文化:顺应天时,取之有度。(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自我认知的深刻性:历史传承的延续性:主动反思的自觉性:开放包容的创新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
示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至上”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为指导,充分继承发展了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形成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示例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华文明中的“和面不同”“协和外邦”“亲仁善
邻”等思想精华相结合,在万隆会议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示例三: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借鉴《诗经》中的“小康”
一词,将这一蕴含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希冀的词语转化为现代化“三步走”的目标之一。这些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把握
(6分,任举一例,点明中华文化的内涵,史实正确即可)
(1)原因:拜占庭帝国长期传承了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晚期陷人闲境,借助希腊文化凝聚力量:西欧崛起后,拜占庭
通过认同希臀寻求西欧的庇护和帮助。(6分)
(2)条件: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思想上,人们急于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文化上,科学文化的独立性
发展特征:军事上,十字军东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地缘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地缘联系密切。(8分,任答四点即可)
(1)原因:来自匈奴的外部压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来自人口增长的压力:罗马帝国统治的逐步腐化。(6分,任答
三点即可)
(2)评述:移民活动客观上利于缓解流出地人地矛盾及人口生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人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
题,但也带来文化等冲突,因此需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应对。(6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论题:历史经验助推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化。(2分)
闸述:两汉的民本思想之所以强调“立君为民”“政在安民”,这与两汉吸取历史经验有极大的关系。西汉建立在秦
末农民战争的灰烬之上,秦始皇好大喜功、施行暴政使得天下百姓无法正常生存,最终揭竿而起。西汉末年以来外戚
专权,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导致农民无法生存,绿林、赤眉起义爆发。统治者为新生政权寻找法理依据,必然会出
现民本思想在先秦“重民”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为民”“安民”的新民本观。而唐宋则是建立在隋末农民大
起义与唐末五代大动乱基础上,这些事件的发生则与统治阶级任意胡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莫大关系。明清之际出
现反思君主专制思想倾向的民本观侧与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相关,即与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弊端暴露相关联。(8分)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一直在旧有基础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是符合历史演变逻辑的,
对于中国历史进步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二历史最新

更多>>

高二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