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历史试卷-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

更新时间:2025-03-20 11:11:47

试卷分类:高三生物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

免费说明:开放式免费下载

高中、高三、2025年历史试卷、福建省部分地市校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历史试卷-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历史试卷-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图1)

历史试卷-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图2)


【解析】根据材料,神鸟崇拜对象从商代尊荣象征武力的鹗,到周代尊崇代表道德与和平的凤风,从鸭到凤
的转变体现并印证了华夏民族早期社会意识的变化,表明国家由崇尚武力变为追求和平,由靠以战争为主征
服对方变为追求伦理道德,这与周代强调的礼乐制度、德治等思想相契合,故B项正确。世俗化包含三个方
面:去宗教化,去神学化,大众化。材料内容并不符合世俗化的要求,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区域文化交
流,材料重点在于商周尊崇对象的变化,选项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商周文化体系仍以祖先崇拜和自然神
为核心,未发生重大变革,尊崇对象的变化更多反映思想层面的转型,故D项排除
【答案】C
【解析】西汉都城在长安(陕西),东汉都城在洛阳(河南),京畿地区既是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全国的文
化和人才中心。在政府的推动下,京能地区兴办大量的学校和图书馆,为广大文化人的读书和写作提供了极
大的便利,使得文化和文学人才的兴盛,故文学家的数量往往居全国之冠。由图可知,陕西在西汉文学家数
量多,河南在东汉文学家数量多,这与两汉政治中心的变化相关,体现出政治格局重大阔整对文化的影响,故
C项正确。经济虽然对文化发展有影响,但仅从此图无法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文学家数量并非与经济发
展水平呈现明确对应关系,故A项排除:汉代教育以中央官学(太学)为主,地方教育水平差异对文学家分布
的影响有限,不是决定性因素,且“决定”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图中南方省份文学家数量在两汉变
化不明显,不能得出“文化重心已出现南移的趋势”的结论,且文化重心南移在魏晋南北朝后才逐渐明显,故
D项排除
【答案】A
【解析】在正常的政治体制下,首相通常掌屋着重要权力并能有效决策。材料提到杜佑名义上担任检校司空
同平章事等要职,但实际权力由王叔文掌握,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中后期中枢权力结构的调整,故A项正
确。官僚内部矛盾尖锐通常体现在多个官僚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政见不合等方面,但材料仅呈现了杜佑和
王叔文之间权力归属的现象,无法从这单一事件推斯出整个官僚体系内部矛盾尖悦,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
有任何信息涉及三省六部的运行,职能变化等内容,不能仅通过杜佑和王叔文之间的权力状况就得出“三省
六部名存实亡”的结论,故C项排除:材料未提及选官制度以及选官过程中是否容易结党营私的相关内容,故
D项排除
【答案】D
【解析】不同地区各族军民在宁夏地区共同参与屯田生产,体现了元初对多民族人口的整合与安置,这促进了
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边疆开发,强化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这种民族交融和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
于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建构一统秩序,故D项正确。屯田更多是巩固统治而非削弱已有割
据,故A项排除:屯田主要为军队供给和边疆开发,虽有可能提升粮食产量,但屯田军民本身需承担赋役,未
必减轻普通民众负担,故B项排除;宁夏属西北边疆,但“西域”范围更广,且题干未提及风俗改变,故C项
排除。解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官方对外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限制民间私自出海贸易。材料中正德年间(1506
1521)出现“豪民私造巨伯,扬帆他国,以与夷市(与外国人进行贸易)”且较为繁荣的景象。这正是由于海
漆政策缺乏弹性,官方对外贸易限制严格,严格的禁令无法满足民间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
要,民间为追求经济利益只能冒险私自进行海外贸易,故D项正确。区域长途贩运指的是国内不同地区间的
贸易活动,而材料描述的是漳州月港民间与外国的贸易,故A项排除:朝贡贸易与材料中民间私自进行的海
外贸易性质不同,材料体现的是民间海外走私贸易的繁荣,而不是朝贡贸易,故B项排除:隆庆开关发生于
5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正是由于民间走私贸易活跃,推动了隆庆开关这一政策的实施,因果顺倒,故
排除C项
【答案】B
【解析】在传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军事力量由中央统一掌控。然而,晚清时期清政府为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允许地方官员(如曾国藩)组建地方武装。湘军主要由曾国潘招募、训练和指挥,其人事任免、军的筹集等方
面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这使得地方势力凭借军事力量得到增强,中央对军事权力的掌控力削弱,中央军权
下移。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用兵前线地区军费开支巨大,清政府不得不量出制入,令地方自筹饷需,各省
在增设厘金,普行捐纳等措施下,除一部分收人上缴中央外,很大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厘金制度导致晚清中
央财权下移,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开始失控,地方督抚因此可凭借其地方财力拥兵自重,形成兵为将有的格
局,故B项正确。改土归流发生在清朝前期,与课题所探究的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废除八股文推行新式
教育与中央集权的变化无关,故C项排除:设立九边重镇防御北方蒙古势力是明初的举措,目的是为了加强
北方边防,与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变无关,故D项排除
答案】D
【解析】中央苏区的这些戏剧团体,剧社以及学校的创办,都是在当时苏维埃政权领导下进行的,服务于工农
大众,宜传革命思想,动员群众支持革命,凝聚力量以巩固红色政权,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导向,凸显了恋
识形态属性,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这些戏剧创作是如何服务于军事斗争的,不能仅凭“红军”
八一”就推断出文艺创作服务军事斗争,故A项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苏区专业戏剧团体、剧社和学
校的创办等情况,未给出群众基础方面的信息,故B项排除:文化教育体系包含众多方面,戏剧发展只是其中
部分,仅从材料中关于中央苏区戏剧发展的儿个剧团,剧社及学校的创办,不能得出整个文化教有体系逐
步完善的结论,故C项排除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重庆形象的四个阶段变化与当时的国际局势密切相关。1937
939(“另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西方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度较低:1939一1941(“浴火重生之城”):随着抗
成的持续,西方开始关注中国的抗战努力:1941一1943(“风云际会的盟国首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
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西方对重庆的关注度大幅提升;1944一1945(“山雨欲米风满楼”):战争后期,
国民政府内部问题暴露,西方对中国的态度趋于复杂。这些变化反映了国际局势〔如太平弹战争爆发、同四
到合作等)对西方态度的直接影响,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形象变化更多反映了西方媒体对重庆的认知和
态度,而非直接体现西方对华外交策路的调整,故B项排除;在1944一1945阶段,可能暗示了国民政府内部
可题的暴露,但这只是形象变化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反映国民政府统治的腐朽,故C项排除:表格中的形象变
化确实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尤其是在1941一1943阶段,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国际
地位显著提升。然而,1944一1945阶段侧暗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化,不能简单概括为“有所提升”.故D
项排除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初等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开展扫官运动等举措,有利于提高
一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巩固新生政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培养人才,契合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
要,故C项正确。这些举措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但仅靠这些举措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说,A选项过于夸大,故排除: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养是这些举措的一个重要作用和目的,但这些举措是服务
于国家发展建设这一根本需要的,B项过于片面,故排除: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
收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故D项排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拨乱反正”体现了对过去错误的纠正;“按劳分配”体现了经济政策的调整:“集市贸
易”“对外贸易”体现了经济活动的活跃:“留学生”体现了对教育和国际交流的重视。这些词汇的涌现直接
反映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故A项正确。“拨乱反正”“按劳分配”“留学生”等词汇更多体现的是政策阔
整和国际交流,而非直接反映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故B项排除,“走出去”战略是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鼓
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和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
【答案】G
【解析】玛雅文明借助巫术宗教统治和集中财富,印加文明通过神灵层级对应社会等级并分配财富,这都表
明两种文明都重礼利用神权等手段,从政治统治,社会等级以及经济分配等多个方面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社
会秩序,突出“政教合一”的特征,故C项正确。等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神权思想只是其中
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难一的根源,故A项排除;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将天、地、人视为一个
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诺发展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故B项
排除:社会组织的形成和运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权只是其中一部分,“主导”一词表述过于绝
对,故D项排除。
【答案】D
【解析】武士以村落为据点,在地方有一定势力,且武士效忠幕府,这就使得幕府通过武士这一阶层将统治延
伸到地方村落。农民为武士承担义务劳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联系,说明幕府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对地方
的控制,故D项正确。题干只是庄园经济的部分表现,“高度繁荣”需要关于庄园经济规模、生产水平、商业
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支撑,题干未给出这些信息,无法得出高度繁荣的结论,故A项排除:题干给出了农民
为武士劳动,武士效忠幕府的情况,反映出在幕府体制下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故B项排除:农民要为武士承
担义务劳动,这种不平等关系容易引发矛盾,材料未给出社会矛盾有淡化的情况,故C项排除
【答案】B
【解析】伦敦市长选举从最初的“各城区推选代表参与”发展到14世纪中叶后“仅有少数富有且社会地位高
的商人、公会成员参与”,这一变化反映出选举资格逐渐收紧,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具有寡头特征,故B
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伦敦市长选举资格的变化,材料无法体现城市自治推动商业发展,故A项排除:伦
敦市长要向国王宣誓效忠后才能履职,且“摆脱”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城市自治与王权是相互维系的关系,
故C项排除;历史发展趋势是政治更加民主、平等,材料反映出选举资格收紧,恰恰违背了这一趋势,故D
项排除。
【答案】D
【解析】这些夸张虚构的文学作品在市民阶层广泛流传,说明这些作品迎合了民众的兴趣。在法国大革命前
夕,旧制度矛盾重重,民众对上层社会不满,这类作品反映出民众对旧制度的批判心理和对变革的渴望,故
D项正确。这些虚构丑闻文学通过讽刺教皇,皇后等权贵的奢靡生活,揭露上层社会的腐化,是对上层社会
的批判,会削弱民众对王室等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起到增强王权的奥论作用,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
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民主、自由等思想对这些义学创作的影响,虚构八卦与启蒙运动的核心不符,故B项
排除:题干中在民间传播的书籍主要是八卦丑闻,并非以启发民智、争取民主自由为目的,故C项排除
【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都取得巨大进
步。其农畜产品大量输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对传统以英国等为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产生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生物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