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高三化学 高三生物 高三地理 高三历史 高三政治

语文试卷-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

投稿时间:2025-03-07 11:20:13

试卷分类:高三外语

浏览人数:

来自会员:未来

收藏操作:添加收藏

免费下载:开通【普通会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3月一模),高中\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下\语文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语文试卷-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图1)

语文试卷-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图2)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2025.02
1.(3分)A【解析】B,“苏轼第一个将屈原与陶渊明并称”错,原文在材料一第二段“在文学史上,第
一位明确将屈原与陶渊明并称的是苏轼”,可见选项缺少“明确”二字:“使‘屈陶’并称走向文学熟套”
与原文“推动了‘屈陶’并称走向文学熟套”,意思不同。C因果关系不对,原文是:“魏晋时期本就是
一个个性觉醒、思想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倒是与屈原所生活的百家争鸣、个性张扬的战国时代有很多相
似之处。也因此,屈原浪漫飞扬的文采和清高孤做的个性,成了魏晋名士普遍倾慕的理想。”D。“但毕
竞在忧生忧世情怀上屈原明显胜过陶渊明”,文中未做此比较。
2.(3分)C【解析】“不週之遇”是遗民诗人探索出的一条诗性理路,以消解政治仕途“不遇”的落寞。
3,(3分)B
4.(4分)①屈原、陶渊明才高运塞,在政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以诗文排德遭怀,在文字中寄
托一己之人格精神与情操志趣。命途多舛成就了他们的诗文之工。②诗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们
仕途“不遇”的落宽,并使他们身名得以“达于后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5.(6分)①忠君爱因:屈原沉江明志,陶渊明不仕新朝,他们的忠义精神为文人所敬仰。②高洁品性:
屈陶清高孤绝、正道直行,借自然意象象征坚贞信仰,其君子品性为文人所追求。③忧世情怀:虽形式
不同,但他们都有清高傲气和优世情怀,文人从中汲取此情怀。①理想追求:面对“不遇”,文人士子
借诗欧寄托思考,屈陶为他们提供了榜样。【解析】每点2分,写出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3分)C【解析】“不自知”错。
7.(3分)D【解析】“又不想改变的激愤之情”错。应为“无力改变的苦闷之情”。
8.(4分)①文中吕纬甫将自己比作峰蝇,一方面是说他像蜂蝇一样在外阅荡了一些时日后,又回到了家
乡。②另一方面是说他曾经勇敢地追求理想,最终失败,现在又回到原点,教授“子曰诗云”。③这里“蜂
蝇”隐喻着昌纬甫这类知识分子与封建礼教抗争失败,人到中年与生活妥协的无奈与苦闷。【解析】一条
1分,两条3分,三条4分。
9.(6分)①身份角色的缺失:小说开头部分通过“我”的所见和所想来表达出这样一种急切寻找精神家
园的精神界孤独探索者的心态。“我”是在“旅行”,是“绕道”访“家乡”,“只能算是一个客子”,
故乡的一切都已经“生疏”。②镜像的观照:通过和吕纬甫的对话,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镜
像”:“我”曾与吕纬甫一样,是个反对封建迷信、热心改革社会的激进的启蒙战斗者:现在“我们”同
样地彷祖、弧独和空虚。③新的自我形成:在和吕纬甫的交流之后,“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
爽快”,这时,原来的苦闷彷徨已大体消失,“我”开始卸去初时的懒散、自责的情绪负载,做出行动者
的姿态,从此更坚定地前行。展现了一种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在苦闷中仍要坚持抗争的精神状态。【解
析】每点2分,满分6分,
10.(3分)BEG【解析】句意:圣人在天下施政,刚开始好像无所作为,最终天下没有不治理好的,(因
为)他们的法令制度周密完备呀。
11.〔3分)B【解析】“然,诚有百姓者”中的“诚”表示强调,的跪,确实,
12.(3分)B【解析】“这也是王安石《周公论》行文的目的”错误,王安石在《周公论》中批评荷子的
记载不符合圣世的实际情况,认为周公不可能像荀子所说的那样广泛接见士人。结合“盖君子之为政,立
普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论述治国理改应当建立完善的
法度。
13.(8分)(1)在这些人中我仅得到三位士人,来端正我的行为,来安定天下。(【解析】“于是”,
在这些人中、从这些人中,1分:“正”,端正,1分:“定”,安定,使动亦可,1分:句意1分)
(2)这些士子贤人,即使没有得到任用,却没有不被尊贵地奉养着的。(【解析】“是”,这些,1分:
“虽”,即使,1分:“见”,被动。1分:句意1分)
14.①周公不可能像苟子所说的那样频繁地接见士人,因为这与周公的身份和地位不符,显得过于琐碎和
小气。②荷子将乱世的行为误认为是圣世的行为,混淆了圣世与乱世的区别。③周公如果真有贤士相见,
应该推荐给天子共治天下,而不是仅仅礼遇而已。(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伯禽将要回到封地鲁国去,周公对伯禽的老师说:“你们将要出发,何不讲述一下你君主的美德呢?”
(伯禽的老师)回答说:“伯禽为人宽厚,喜欢自行己意,而且处事谨慎。”周公说:“唉呀!你把人家厌恶
的品行当作美德吗?他待人宽厚,是因为待人处世好坏不分:他喜好自行己意,是气量肤小的表现:他处事
谨慎,是浅薄无能的表现。我听别人说:不要怕降低自己的身份而不愿意接见士人。我带着礼物去求见的
有十个人,带着礼物回见的有三十人,以礼相待的有百余人,想向我进言而我让他把事情说完的有千余人
在这些人中我仅得到三位士人,来端正我的行为,来安定天下。我之所以得到三位士人,不是在十人和三
十人中,而是在百人和千人中(找到的)。上人来到了身边,然后才能看清事物,看清事物然后才能知道
它们的对错在什么地方。警惕啊!”
材料二:
苟聊喜欢妄言也太厉害了,他记战周公的话就:“我要拿着礼物去求见的有十人,还礼回见的有三十
人,我以礼相待的有一百多人,想要向我进言而我让他把事情说完的有一千多人。”这果真是周公的所
作所为的话,那么周公多么平庸啊!
圣人在天下施政,刚开始好像无所作为,最终天下没有不治理好的,〔因为)他们的法令制度周密完
备呀。所以三代的制度是,在地方设立庠,在乡里设立序,在国家设立学府,全面推行这些制废作为培乔
贤才和教育士人的方法。这些士子贤人,即使没有得到任用,却没有不被尊贵地奉养着的。这才是周公对
待士人的方法。采真像荀卿说的,乃是春中君、孟尝君的所作所为(广结宾客,招贤纳士),是乱世才会
有的事情,周公哪里会那样做呢?况且圣明时代的士人,各有各的事业,(每天)讲道德习拔艺,还担心
时间不够用呢,哪有闲跟游走于公卿之家?那些游走于公钟之家,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人,都是战国时侯
的奸民,是像毛遂、侯赢这一类的人。苟卿生活在乱世,不能考察论证先王的法令制度,却被乱世的风气
迷惑,于是认为圣明时代的贤士也会这样,这也太错了呀!况且周公所礼遇的(应该)是大贤吧?那么周
公怎么会仅仅拿着礼物去见他就可以了呢?本来理当推荐给天子在朝廷共事。如果他没有才德,不值得和
他在朝廷共事,那么周公又为什么待之以礼呢?
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用他乘坐的车子蒂人过漆水和洧水,孟子说:“仁惠但不懂得处理政务。“
君子执政,在天下制订完备的法令制度,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一个国
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想要人人都高兴,那么时间也不够用啊。如果周公懂
得如何执政,那就应该在天下用广设学校的方法(培养人才);不懂得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只会让自
己疲意不堪去礼待天下的士人,那么不但体力精力不足,实际形势也是做不到的.
15.(3分)B【解析】“暴戾岂易攻”,是说“暴戾”不容易攻下,而从唐代自衰开始依然传了十四代,
也说明了根基强大的国家不容易火亡。
16.(6分)灭亡原因:五代政权兴起时缺乏世代积累的仁德(“兴无累世德”)(2分):统治者在国
家潜伏危机时,仍沉迷歌舞享乐,毫无忧忠意识(“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2分)
情感:诗人借古讽今,流露出对北宋社会潜在危机的忧虑,希望北宋统治者能以五代为鉴,居安思危,重
视道德积累,施行仁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17,(6分)(1)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购盟)
[【解析】每空1分。凡有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可给分。]
18.(3分)A.一鸣惊人B.不容忽视C.方兴未艾
19.引号在此处的作用是特殊含义。(1分)
(1)“一场地震”,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强调指出DeepSeek的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带来的巨大影
响力(1分)·
(2)“一座里程碑”,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表达了DeepSeek的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意义(1
分),
20.第一处: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创新模式、路径的生动样本。(语序不当)
第二处:方法一,③DeepSeek让人震地。方法二,④就在于其打破了人们对创新路径的刻板印象。(成分
赘余或杂糅)
第三处:⑥团队主要由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没毕业的博士生组成。(表意不明)【解析】每处2分。
21.甲.顶尖人才成长的沃士乙.原创性创新离不开对个体兴趣的尊重与激发【解析】每句2分,
22.从DeepSeek看中因创新
四、写作
写作指导:
本题引导学生着眼当下,思考未来,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科技发
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个人发展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实现人生价值,等等。
文章要固饶“未来”“准备”展开,并结合“科技爆发”这一背景进行论述。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表达真情实感,避免空谈道理或单纯罗列现象。要注重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阅卷标准:
【立意解析】
1.明确核心话题
材料列举DeepSeek、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脑机接口、太空移民等一系列新事物、新名词,核心话
题聚焦于“科技迅猛发展下的未来已至,个体应如何应对”。这要求考生围绕科技与未来以及自身的应对
策略展开思考与写作。
2.分析关键词
新事物、新名词:“DeepSeek横空出世,智能机器人舞动春晚,智能汽车凌空而行,脑机接口、太空
移民等”,这些是科技发展催生的具体成果。它们代表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涉及人工智能、交通、
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未来生活的新形态和新趋势。
未来已来:这一表述强调当下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未来不再是通远的想象,而是已经融入现实生活
中。意味着人们必须直而这些变化,不能再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
3.参考立意
(1)心理准备: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接纳科技带来的新变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
改变,未来会面对更多科技新成果,也要秉持这种积极适应的态度。
(2)知识准备:末来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各跨学科知识
和综合能力。
(3)能力准备:考生需论述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素养,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中适应科技发展。
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沟通协作能力等,以更好地在未来社会立足,
总之,考生需论述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全面发展,创新提升,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

下载地址

  • 腾讯云盘
  • 百度云盘
下载插图

高三外语最新

更多>>

高三下载榜

更多>>

最新课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