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中\高二\河南省\2024-2025学年上\思想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格,也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关键密码”之一。由此可见() ①高质量的“常制”是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②党只有解放思想、不断革新,才能赢得主动 ③勇于自我革命、坚守传统方能保持党的稳定性 ④党始终以变化的世界为依据,明理适变并灵活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 把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盐诚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 力,加强耕地盐碱化防治。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以地适种”推动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②“藏粮于技”创造性地认识和利用了客观规律 ③推广有效做法以真理性认识为改造的出发点 ④“以种适地”把握了“种”与“地”的客观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③ D.②④ 5.2024年,我国多地出现地磁暴现象。有专家指出,当地暴发生时,高层大气密度会升高,这会对航空、 通信等高技术行业产生一些影响。但对普通人而言,地磁暴的影响非常微弱,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需要 进行专门防护。这说明() ①地暴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②地暴对地球不同事物的响具有多样性 ③地暴与地球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事物发展 ④要从地磁暴与地球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改革不能“孤军突进”,发展不能“单打 独斗”,调控不能“零敲碎打”,安全不能“一失万无”。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整体统率部分,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看眼于事物的整体 ③关键吩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和把握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成功没有捷径,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执着专一的坚持,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理想。把今天的海一小步走 得稳稳当当,才能逐步汇聚明天通往成功的一大步。相信时间的力量,你终将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从 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发展是新旧事物交织的过程 ④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侧漫画蕴含的谐理是() 你不去解决问题, 自己就会变成问题! ①矛盾双方能够相互贯通 ②敢于承认矛盾的谱遍性 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中常规职出的眼液滴,绘制了来自眼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质图谱。他 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蛋白质组时钟”,可判断眼睛的分子年龄。同时,研究人员 在眼液滴中发现了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这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途径。这说明() ①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未知规律 ③认识工具决定着人的认识水平 ④借助先进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① 10.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不同月球矿物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月壤钛铁矿加热后,可以同步生成大量单质铁和水 蒸气气泡,找到了用月壤产水的方法,未来可连续生产水,能解决月球科研站建设用水难题。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的真理性需实践检验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可以把观念变为现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暗物质是指人类肉眼看不到,且使用天文塑远镜和电学手段观测无法捕捉到的物质,其与普通物质 发生作用的概率极低,探测极为困难。此外,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会极大干扰暗物质探测工作,让本就困 难的探测工作难上加难。这表明() ①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过程 ②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必须超越一定的物质条件 ④暗物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暗物质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是自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 服务标准发布实施后的首次调整。此次调整的内容主要聚焦在民生方面,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农 村危房改造、特殊群体集中供养等“关键小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调整体现了() 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近年来,河南全省各地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常态化 整治提升为主抓手,已建设“美丽小镇”500多个、“四美乡村”1万多个、“五美庭院”183多万个,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5年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这说明河南省() ①创新工作规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隘 ③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站稳人民立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在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以节日祝贺 和城挚慰问,充分肯定广大劳动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劳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