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2月联考),高中\高三\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下\地理三零论坛(30论坛)用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的原卷版、解析版及答案,在云盘中的课件资料可在线阅读及保存到自己的云盘,此电子版课件永久免费阅读及下载。
地理答案及评分细则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D B D C B A C B A D B D 1.A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新河镇有丰富的农作物茎叶(如玉米皮、麦轩草等),为草编工 艺提供了基本原料,确保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 2.B该题主要考查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村民编织后再深加工,编织时间延长、编织成本增加, A,D选项错误;虽然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但这不是企业的目的,C迭项错误:企业选择救购 村民编织的半成品再深加工,主要目的是保留传统元素。故B选项正确。 3.D该题主要考查国际合作对地方传统产业的影响。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与原料成本、机械化 水平和生产败率无关,A、B、C错误: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能大幅废提升知名废,增强严品在国 内、国际的影响力,故D选项正确。 4,B该题主要考查服务业的区位条件。由材料可知,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 区东南五环外黑庄户地区,距市中心约19千米,距副中心通州约12千米,承担起主城区、城市副 中心的农产品供应保障任务,重点强调了与市场的距离,而不是交通和地价,B选项正确,A、D 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产业群,与集聚无关,C选项错误。故B选项正确。 5,D斌题主要考查冷链物流系统的作用。生鲜农产品对保鲜要求较高,没有冷库时,部分保质期 很短的生鲜农产品可能无法售实,冷库入驻后,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期延长,因此流通中心可以 结合市民需求,增加农产品种类,③正确:网时可预存一部分生鲜产品,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①正确。冷库主要起到保鲜、延长存储和销售时间,没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转运效率,②④ 错误,故D选项正确。 6.C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轴的形成条件,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主轴规模较大,主要是由于成都 与重庆这两个城市的“双核心”作用。成都和重庆分别是西南地区的两个经济中心,它们在产业、 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辐射效应非常强。成渝两地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依精为区城的快速发展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区域经济主轴,故C选项正确。 7.B该题主要考查城市群同城化发展。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并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集聚发展,是共问发展,A,D选项错误:由图可知,成都与周边城市发展 不同的严业带,是为了分工协作提升区域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不是增强竟争,C选 项错误。故B选项正确。 8.A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扩大周边城镇的土地规模,加强周边区域之间人 员流动,不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B、C错误: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中心 城市与周边城市差距过大,会导致周边发展受限,中心城市辐射动能不足,D错误:加快周边基础 设施建设能吸引中心城市投资和产业转移,加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 等,从而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帝动作用,故A选项正确。 9,C该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彩林景观是指落叶林的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红色、黄色 等色彩,与常绿林混合在一起形成颜色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因为落叶林的叶片在秋季会集中 变色,此时山区气温开始降低,山顶积雪较多,溪流未冻结,故秋季能欣赏到彩林、雪山和溪流等 美景,故C选项正确。 10.B城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4月初,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北半球,故一天中日出方位为东 北,日落方位为西北,正午太阳方位在正南。因此清晨行驶至路段①时,太阳在前方,影子在后 正午前后行驶至路段②时,太阳在正后方,影子在正前方,B正确。午后行驶至路 段③时,太阳在右后方,影子在左前方,C错误。黄昏前后行驶至路段④时,太阳在左后方,影子 在右前方,D错误。故B选项正确。 1.A孩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物理风化是指由于外界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 变化,岩石表面发生裂解和碎裂,导致原本较大和完整的岩石破碎成校角分明的小碎片,A选 项正确:化学风化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岩石的成分,使其逐渐风化为更细腻的土壤或沉积 物,B选项错误: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有明显的分选性,在搬运堆积过程中通常会使颗粒变圆 滑,C、D选项错误。故A迭项正确。 2.D诚题主要考查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矿物质由岩石风化物决定,倒石堆及两侧位于 同一山地,矿物质差异较小,A选项错误:图中可看出该区城植被较茂密,水热充足,土壤盐度 都较低,土壤温度差异较小,对植被生长影响不大,B、C选项错误:倒石堆岩屑空隙较大,以砂 土为主,水肥条件较差,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植被稀疏。故D选项正确。 3.B该题主要考查山谷风原理。由材朴可知,两气象监测站所在的山麓地带山谷风明显,固此 夜晚应盛行山风,白天盛行谷风。结合图4可知,两个监测站的谷风都是西风,山风都是东风, 故两个监测站都在山地的西侧,①正确。监测站2夜晚山风势力更强,说明距离山地更近,④正 确,故B选项正确。 .C被题主要考查山谷风对环境的形响。由材料可知“山谷风影响了一天中臭氧在山地和谷地 间的输送”,白天盛行谷风,谷地的臭氧污染随谷风被带至山城,谷地污染物浓度降低:夜晚盛行 山风,山风将近地面臭氧污染带回至谷地,导致谷地臭氧污染加重,因此污染物浓度明显增大的 时段即为图中谷风向山风转换的时段,即20:00一21:00,故C选项正确。 5.C该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3200一3900米处的自然植被逃化 后演变成了耐早的植被,说明该地的水分条件变差,但过度放牧不会改变降水,气温和光照,A、 B,D选项错误。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牲富啃食和除踏,植被数量减少,土壤裸露,土壤水分蒸 发加刷,从而变千,使原生植被无法存活,故C选项正确。 5.D孩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和植被类型。据材料可知,经过封育后,顶级群落逐渐恢复。由表1 可看出,封育后禾草烧蒿草的覆盖度和生物量增长比重最大,故禾草矮蒿草是当地的顶级群落, 故D选项正确, 7.【答案】 (1)自产量低,天然橡胶资源短缺加剧: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进口量大(不断增大),对外依存度越 来越高。 (2)橡胶自产量低,市场需求量大(不断增大):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支持:有国家政策支持。 (3)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河没滩多盐碱地,土地资源丰富, (4)可利用天然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盐碱地面积广大,天然橡胶产量 大,保障天然橡胶资源供应安全。 【解析】 本题逃取真实情境,以新健地区种植橡胶草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对外依存 度高的问题,理解种植橡胶草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资源安全等知识 点。需要学生具备获取、解读、描述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城 认知、综合思维等植心素养。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资源安全问题的表现。读图获取图中信息,自产量与进口 量之和即为消费总量,2006一2016年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贵总量在增加,但自产量一直很低,进 4/5 ,说明进口量的占比不断增大,自产量的占比不断缩小,对外依存废越来越高。 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读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的天然橡胶进口量不断增大,故 市场需求量大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由材料可知,有新疆农业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的共同参与, 有技术支持。同时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在新疆培育檬胶草也得到了国家政策 的支持。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漫滩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由材可知,檬胶草耐盐碱,可以在盐碱地 上生长。新疆的河漫滩草句因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因此适宜种植的土地资源丰富。 且河漫滩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种植橡胶草对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意义。种植檬胶草需要占用大量土 地资源,而新疆可利用的天然盐碱地较多,可以大大减少对耕地黄源的占用,保障我国耕地资源 安全。同时天然檬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潭,故大量种植可以保障天然檬胶资源的供应安全。 【评分细则】 主要得分关健词有: (1)自产量低:进口量大(不断增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答对1项得2分,答对2项即可得4分) (2)市场需求量大(不断增大):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支持:国家政策支持。(答对1项得2 分,答对2项即可得4分】 (3)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是:河漫潍多盐碱地,土地资潭丰富。(答对1项得2分,答对2项即 可得4分) (4)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障耕地资源安全:天然橡胶产量大,保障天然橡胶资源供应安全。(答 对1项得2分,答对2项即可得4分) 18.【答案】 (1)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地势起伏大):距离河流较远/河流上游,水源不足。 (2)南部地区(下游河段)地势较低,聚落易受洪水威胁: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小:生产 力水平低,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弱。 (3)变化:聚落数量减少,分布在不适宜区的聚落增多 原因:龙山时期自然环境恶化,生产生活条件变差: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 改造能力增强。 【解析】 本题以渭河平原的水沟遗址为膏景,考查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美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 度,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奥生产力水平发展对区城自然环境的改 造,最终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第(1)题本题主要从空间尺废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分析图6可知,不适宜区主 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及距河较远处,河流上游整体地势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上游地 区河流水量较小,水源不是。距河较远处取水不便,水黄源不是。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变化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由图可知,仰韶文化后期阶段,水沟东 侧聚落的迁移方向是从河流下游向上游迁移,很可能是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当时人们生 产力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为了躲避洪灾,只能向地势较高的上游地区迁移 第(3)题本题主要从时间尺度考查不同时期气候特征变化和人类生产力水平变化对聚落分布 的影响。从图6可看出,龙山时期的聚落数量减少,分布在不适宜区的聚落增多。由材料可知 从仰韶时期到龙山时期气候发生过明显变化,聚落数量减少反映了当时的气侯条件可能变差, 自然环境恶化,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而分布在不适宜区的聚落增多,就明此时期人类的生产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