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化学试卷、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教学小助手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化学试卷-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①防止沸腾的二聚环戊二烯进入直形冷凝管而使环戊二烯不纯②否(1分) (3)球形冷凝管(1分) TiC1+(x+2)H0产TiO2.xH0+4HC1(2分。用"="或不标“1"不扣分。) (4)洗去二乙胺盐酸盐、TC4,防止TiC4水解生成沉淀,降低产品的溶解度(3点答到2点即可) (5)二乙胺消耗反应生成的HC1而使产率上升,但二乙胺过量,反应体系的碱性太强,产率降低 (产率升高和降低各1分) (6)m5 17.(14分) (1)加热、搅拌、增加NOH浓度、延长浸取时间(答“粉碎”不得分)(1分) (2)①70℃(1分) ②温度升高,MgSiO3水解生成了更难溶的Mg(OH2和HSiO3,去除率增加 (3)0.2mo/L(没单位扣1分) (4)pH太小,[HV1O28]4转化为H6V1oO2s而不能和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而使交换率降低。富集钒 (5)2S02+2V20s=4V02+2S03 (用=也可,S02+V205=2V02+S03也可) 691cb5cb,或9,1c6-5cb2% 1000a 18,(13分) (1)小于(1分)(2)①L,(1分) ②c(1分) (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25℃时三氟乙酸的-gKa=0.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苯中o键数目为6NA B.25℃时1L1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H的数目为Na C.Imol三氟甲苯中含有极性键数目为8Na D.标准状况下,2.24LHz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氢、氧原子总数为0.2NA 6.ATP(腺苷三磷酸)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转换中间体, ATP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ATP逐步水解可以生成AMP(腺噤岭核苷酸)等磷酸蕾,核苷酸 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H, H:C- ATP A,ATP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B.理论上1molATP最多能与6 nolNaOH反应 C.核酸DNA和RNA分子水解出的戊糖不同,碱基也不同 D,AMP分子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7.甲、乙、丙、丁、戊、己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戊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甲和丁为原子总数不大于4的10e分子,乙为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甲 催化剂,△ A.甲和丙均为极性分子,甲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 B丙与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C.气体丙和戊均可通过排水法收集 D根据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知,甲与己混合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8.环糊精是一类环状低聚糖,常见的环糊精结构和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环糊精的空腔与某些药物 形成包合物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H,OH OH n=6,-环糊精 OH( OH n=7,B-环糊精 OH 图1 图2 NH2 n=8,y-环糊精 A.图1中3种环糊精属于同系物 B.环糊精空腔的内壁具有亲水性 C,环糊精与药物形成包合物能增大药物的水溶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D.药物分子与环糊精之间的作用力是一种配位键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事实对应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石墨能导电 未参与杂化的2印电子可在整个石墨层中运动 氧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Si-0键键能比SiC键键 B 二氧化硅的熔点低于碳化硅 能强 2丁烯存在顺反异构 碳碳双键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能绕碳碳键键轴旋转 CH2CHCH2C1中C1的电负性较大,使双键电子云向 CH=CHCHC1与HCIO加成的 D 主要产物是CICH2CHCICH2OH 中心碳原子偏移,HCO中带正电性的CI易连在带负 电性中心碳原子上 中科院课题组报道了空穴掺杂型铜氧化物超导体,其四方晶胞(晶胞参数:a=b时c,a=--90°) 的结构如图所示,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胞的俯视图 B.与Re等距离且最近的Cu有8个 cpm 0 C.Cu位于O构成的四面体的体心 Cu Re D.该超导体的密度为 a2c×109N -g/cm3 apm 化合物M可作为一种废水处理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其结构如图所示。W、X、Y和Z均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Y和Z位于同一周期。W原子核外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基态Z原 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 B.第二电离能:Z>Y C.X分别与W、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分子晶体 D.化合物M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向盛有2mL0.1mol/L的MgC1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 0.2mol/L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上述试管中滴加4滴 A 0,2mol/L的FeCl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生成红褐色 说明Ksp:Fe(OH<Mg(OH)2 沉淀 向CO还原F©2O3所得到的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再 B 说明FeO,已全部被还原 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 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疏酸,产生淡黄色固体,并有无 C 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032 色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 D 将KC1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KC1溶液导电性较强 说明KCI属于离子晶体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