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地理试卷、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地理试卷-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解析】本组试题紧扣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的热点,以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 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切入点,依托珠江三角洲这一区域背景,考查“人口分布”“人口迁移” 等人文地理核心问题。第1题,重点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反映产业 活动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即产业集聚的区域,对劳动年龄人口吸引力敏大,因产业活动主要吸引的是 青壮年为主的迁移群体,青壮年大量流入,随迁的子女或新生子女的占比就会较高。在解题中,需要关注 提问的限制要求一一与珠三角其他地区比较,“少年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地区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并无明 显优势,交通条件也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决定性因素。总之,“人随产业走”是对这一问题理解的关键点。 正确答案为B。第2题,需要注意提问的限制要求一一针对“老年人口比例加速提高”的现状,提示中心城 区需要出台适老化的相关措施,故正确答案为B。而中心城区空间有限,难以发展第二产业,故C错误: 文教优势尽管有吸引力,但不可能儿童单独迁入(儿童主要随父母迁入),故D错误, 第3、4题:C、B 【解析】本组试题重点考查岩石的成因和影响地貌形态变化的因素。第3题,材料提示“龟山岛主要由安 山岩构成”,安山岩属于喷出岩,是岩浆喷发冷凝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第4题,材料提示龟尾的组成物 质并不是基岩而是卵石,会随着洋流、潮汐、波浪而摆动,故正确答案为B。 第5、6题:C、D 【解析】本组试题主要考查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5题,根据材料提供 的城镇人口数量,按我因现行城市划分标准应为特大城市:根据城市扩张和空间结构演变图示,可发现城 市连片扩张。因此可以判定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形对城市扩张和空间结构变化限制小。故正确答案为C。其 它因素对城市扩张和空间结构变化影响微弱,故均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提示“河流发育有宽阔的河漫 滩”,可以推断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根据城市扩张和空间结构演变图示,可见该城市河流沿岸的生态区 范围从大变小再变大,故河道行洪空间应先变小后变大,故正确答案为D. 第7、8题:D、C 【解析】本组试愿以“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因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 产”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态农业的理解。第7题,生态农业强调不同生物特性的高度契合与完美互补, 其产品品质高但产量较低,故A错误:因难以实现机械化,故劳动力消耗较大,成本较高,故B错误: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多元化,故C错误:生态农业污染少,生态效益高,产品品质好,价格高,且产品种类 多,市场适应性强,农业生产收益率较高,故D正确。第8题,题干强调“能体现复合种养模式生态效益 的生产活动”,土蜂传花授粉与人工传花授粉本质上没有差别,不具有生态效益(从降低劳动成本角度,应 属于经济效兰):修枝疏果主要日的是提高杨梅的品质,体现的是经济效益。杨梅与茶树间作混栽可以增加 植被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利用鸡粪来替代化肥可以减少化肥施放,减轻土壤板结。两者都具有明显的 生态效益。正确答案为C 第9、10题:D、A 【解析】本组试题聚焦产业代化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为素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第9 题,考查学生图表阅读能力。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各省级政府驻地为核心随空间距离变 化的比重累计图”的判读,可以发现上海在与政府驻地空间距离0%范围内的集聚度低于安徽,高于江苏, 与浙江持平:但在与政府驻地空间距离20%80%范围内的集聚度均高于其他三省。浙江在各个距离段占比 均不是最高,且至距离90%范围还有专精特新企业分布,说明浙江省此类企业分布比较均衡(但不是分 散)。故正确答案为D。第10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在离政府驻地较近的地区专精特新企业比例均较高, 由此推测创新环境和经济活力是影响该类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该类企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 业,没有倾向于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区,③错:离省级政府驻地越近,地价应该越高,土地成本越高,④ 错。故选A 第11、12题:C、B 【解析】本组试愿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流水地貌的形成。第10题,结合文字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 可知汾河入黄口的黄河河道宽展,沙洲发有,汾河自东北流向西南注入黄河,黄河自北向南流,遛感图像 显示,C选项与等高线图信息最吻合。故选C。第12题,汾河入黄口附近为平原地形,黄河流速减缓,河 道展宽且侧蚀和推积作用明显:黄河含沙量大且水量季节变化大,河道中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凌汛不会导 致泥沙淤积形成沙洲。故B正确。 第13、14题:A、D 【解析】本愿组以消费互联网产业升级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信总化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理解。第13题,材料 强调了该企业在第一、二阶段发展重点放在大量吸引客户上,并不能降低运营成本、获得融资、实现产业 集群,故不可能是其主要意图。而通过系列手段吸引大量客户,提高客户对其销售平台的忠诚度,目的在 于培育市场。故A正确。第14题,该企业发展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体现在第三阶段,即利用互联网信息加 强市场分析,支持乡镇企业开展原创性制造物美价廉产品,形成了产业集群,充分体现了信总化与工业化 的相互促进作用,故D正确。信总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没有弱化第三产业地位,故A错:该模式强调物美 价廉商品销售并引领其制造,并未直接参与生产,没有体现降低生产成本,故B错:利用互联网信息加强 市场分析,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故C错。 第15、16题:C、A 【解析】本题组以全球气侯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第15题,据图可知 东北三省不同熟型玉米的北界均较2000年代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北移东扩,是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热量条件改善,使得玉米种植界线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因为东北地区中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 地为主,整体界线呈现北移东扩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和地形。故正确答案为C。第16趣,全球 变暖背景下,极瑞天气发生频率增加,极端天气包括寒潮、干早、高温、台风等等,但影响农作物成熟的 主要因素是气温,东北地区玉米的成熟期越晚,越容易遭受寒潮灾害的影响,故A正确。【解析】本组试愿以碳循环为背景,依托“不同植被环境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与变 化(碳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载体,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和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第17题,读图可 知,沼泽植被在0-1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0-50cm低,其他类型植被正好相反,故A,C错误0-l0cm 与0-5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植被之间的差异具有一致性,即总体来看,高山草甸、草甸草原士 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其次是温性针叶林和典型草原,含量最低的是沼泽植被和荒漠植被土壤,故B正确: 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较落叶阔叶林和河谷次生林高,故D错误。第18题,土壤有机碳的 释放,主要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后进入大气,故A正确。 第19、20题:A、D 【解析】本题组以涌浪池为素材,考查了海水运动、海一气相互作用等知识。第19题,据材料分析可知, 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涌浪流动速率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自 东南向西北:而南太平洋西部海域正好相反。这与南太平洋洋流运动方向基本一致(逆时针),故正确答案 为A。第20题,由材料可知,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度减缓,则高纬较低温度的海水 流向低纬海域减少,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上升,意味着东南信风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加侧:西太平洋海域 水温下降,低压减弱,降水减少,故A、C错误西太平洋海域水温下降,台风生成概率下降,登陆我国风 减少,故B错误: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海水温度上升,上升流减弱,饵料减少,冷水性鱼类难以生存,故D 正确。 第21题:B 【解析】本题以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农业有种、产业融合等热点为背景,考查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等知识。 深海养殖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故①正确:材料提示平台由自备太阳能设备发电供能,并未向其他 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能源,故②错误:水产养殖不可能杜绝海洋污染,故③错误:材料提示平台采取了水产 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并搭载养殖装备及休闲渔业等相关配套,体现了水产养殖(第一产业)与科 技研发、旅游(第三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故④正确。正确远项为B。 第22、23题:C、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模块中的太阳方位、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点。第22题,通过材料中“冬至日” “平原乡村”“西侧广阁的湖面”“日落时太阳位置”“∠α为25°”等提示,以及对示意图中指向标、教学 楼走向(东西走向)的观察,可以判定夏至日日落方位应为西北,且与教学楼的北立面夹角为25°。故正 确答案为C。第23题,题干指出“冬至日后一个月内”,该地昼渐长夜渐短,日落时间应延后,日落的北京 时间应变大。故正确答案为A。 第24、25题:C、A 【解析】本题组以2024年2月初的长江中游冻雨为背景,考查对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解,第24题,结 合材料中的文字“前期较强冷空气在铺上‘冷垫’”“随后较弱的冷空气南下,强盛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爬 升”,以及表格中气温、风向等变化,可知1月21~25日为较强冷空气铺“冷垫”期,2月15日为较弱冷 空气南下而较强暖空气在爬升,2月610日为暖空气北上控制该区域。由此可见,2月15日该区域出现 逆温层,且地面气温低于0℃,最易出现冻雨。故正确答案为C。第25题,题干提示冻雨分布区是多个气 象要素或物理量组合或叠加而形成的,即位于降水区,逆温区、逆温层气温极大值0℃等温线以南(该区域 能出现气温大于0℃的空气层,逆温层之上气温小于0℃,为固态降水,进入逆温层后能形成大于且接近0℃ 的雨滴)、地面0℃等温线以北(温度低于0℃,上空雨滴进入该层形成冻雨,落地后冻结),具体示意图如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