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 投稿

《地球上的红飘带》小学生课外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_内容全)

投稿:小编 分类:二年级阅读 时间:2024-11-19 14:21:13浏览:

《地球上的红飘带》小学生课外必读书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球的红飘带》作者是( B

A、黄培佳  B、魏巍  C、老舍    D、金波

2、《地球的红飘带》是我国第(  )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

A、一   B、二   C、三    D、四

3、“正在渡江,但随着北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两人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这里的两人指的是( A )。

    A、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周恩来 

C、彭德怀、刘伯承     D、刘伯承、叶剑英

4、周恩来的警卫员叫( A )。

A、小兴国  B、博古  C、李德     D、洛甫

5、( B )就是要保住广西,既怕红军入境,又怕蒋介石的中央军进来。

A、何键   B、白崇禧   

6、周恩来命令( A )守住界首渡口到下午五时,掩护全军渡江完毕;一定要等毛主席他们过了江才能撤退;撤退前还要向军委报告。

A、彭德怀  B、博古  C、韩洞庭 

7、周恩来在界首选择了( B )山口继续长征。

A、青坪界  B、三千界  C、打鸟界

8、周恩来在山垭口坐下来歇脚时,警卫员小兴国把( A  )远远地扔到山下,说:“给国民党留点儿纪念品吧!”两人都笑了起来。

A、两只破布鞋   B、坏了的步枪  C、军帽 

9、矮矮个子,戴着深度近视镜的“少共”中央局书记名字叫( A ),过去是安源煤矿的矿工。

A、 韩洞庭       B、小兴国   C、李德

10、在油榨坪,( B )说八军团师长朱兵临阵脱逃,两人便大吵起来。

A、博古  B、李德  C、王稼祥

11、八军团师长朱兵身边穿便衣的女同志李秀竹是( A )。

A、是朱兵的老婆,带于都的民工来的,是经过县苏维埃批准的。

B、是来探亲的

C、是师长朱兵的警卫员。

12、韩洞庭团长他们渡乌江采用的方法是( B )。

A、坐船  B、扎竹筏架桥 

13、扎竹筏渡乌江,这一想法是( A  )先想出来。

A、杨米贵  B、韩洞庭  C、金雨来  D、黄苏

14、在贵州,刘伯承的坐骑大老白马的年龄是( A  )。

A、9--10岁口     B、10--11岁口    C、11--12岁口 

15、在团溪之战中,被称作水马司令的人是( A )。

A、金雨来  B、韩洞庭  C、黄苏  D、杨米贵

16、“小麻雀”是( A  )的绰号,因为她年轻活泼,那口湖南话说得铿锵有致,所以大家常这样叫。

A、刘英   B、杨米贵   C、金雨来  D、韩洞庭

17、( B)以为部队不尊重他,就发了火,立刻骑着马把炊事员撞到稻田里去了。

A、杨米贵  B、李德  C、王家烈  D、金雨来

18、人们就给川军总预备队指挥、模范师的副师长郭勋祺取了绰号叫( B )。

A、郭拐子  B、郭猫儿  C、郭棋子 

19、在贵州土城之战,与川军副师长郭勋祺一场战斗是由(B)亲自带兵打了这一仗。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伯承

20、娄山关战役是( D )亲自指挥打下来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彭德怀

2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 A )在遵义的路上吟一首诗。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伯承

22、在遵义,( A )说吃不惯咖啡。

A、毛泽东B、周恩来C、王稼祥D、洛甫  E、博古

23、中国有一条美酒河,那就是( B )。

A、湘江    B、赤水  C、乌江  D、长江

24、有一位工兵连长专管架桥的人是( B )。

A、王柱  B、丁纬    C、金雨来  D、杨米贵

25、在四渡赤水后,( B )由于工作劳累从马背上摔下来,大家建议给他配担架,他坚决不同意。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伯承

26、在遵义和赤水这段长征途中,( A )生孩子还不到一个月后,被敌机轰炸,除腿部不曾负伤外,上身共负伤八处,其中头部和胸部负伤最重。

A、贺子珍  B、李樱桃  C、刘英  D、李秀竹

27、毛泽东和贺子珍是在(  A  )后相识的。

A、秋收起义失败  B、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C、四渡赤水 

28、红军作战局长名字叫( A )。A、  B、  C、  D、

A、薛枫   B、石达开  C、杨得志  D、孙继先

29、(   D )夺取泸定桥的。

A、红一团  B、 红二团 C、红三团  D、红四团

30、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是(  B  )方面军,

A、 一      B、二      C、四 

 

二、填空题

1、《地球的红飘带》是魏巍的新作,并发表在《当代长篇小说》杂志上。

2、《地球的红飘带》中出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的形象。

3、伟大的长征,是由红军的三大主力——三个方面军完成的。

4、中国当时的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蒋介石,又一次看到消灭红军的极好机会,于是调集了四十万人的兵力,企图将八万之众的红军消灭在湘江之滨。

5、红军总部选择的渡河点,是南起界首北凤凰嘴的几个渡口。

6、骑在红马上的那个人,面容消瘦,神情严肃,颔下飘着长须,实际上不

过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从他那充满着聪颖、智慧、坚毅的炯炯有神的眼睛,

很容易看出,他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那个军人,年纪大一些,完全象个老农民,满脸都刻

着皱纹,就象赤铜雕刻一样,显得十分坚实。他的神态虽然也相当严肃,但

从他的嘴角,甚至从那些皱纹,都可看出他本性的慈祥。这正是中央革命军

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

7、周恩来和朱德下了马,走到近处一看,原来他们正在焚烧书籍文件。秋

风卷着火舌,一本本《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两个策

略》、《“左派”幼稚病》等等他们平日奉为珍宝的书籍,正在化为灰烬。

8、在高高的江岸上,有一座高高的祠堂式的房子,两边翘着风火墙,门上刻着“三官堂”三个字。

9、从界首进入广西有三个山口,一个是青坪界,一个是三千界,一个是打鸟界,都是巍峨的崇山峻岭。

10、在山垭口,周恩来听发现党中央的总书记博古和“少共”中央局书记韩洞庭团长在争吵。

11、从湘江的浮桥上过来一副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受伤的年轻人,他就是中革军委副主席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12、担架随着队伍进入一带密密的松林,王稼祥从担架上侧起头来,望了望那两个和他说话的人,一个是总部的老参谋王柱,另一个是刚从下面调上来的小参谋肖明

13、有人背地里把王稼祥和“王明、博古、张闻天”称为某种路线的“四大金刚”。

14、毛泽东看得清清楚楚,当时有三个人是不同意让他离开部队的。一个就是红军的总司令,那个脸上已经开始出现皱纹的,完完全全象老农民的朱德。而另一位就是周恩来,他积极主张让毛泽东继续留在部队指挥作战。第三个就是这位年轻的、修长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15周恩来和博古一行,于黄昏时分赶到油榨坪。

16、李德懂得三国语言——语、语和语,就是不会语。

17、自从刘伯承被李德排挤走之后,总参谋部的许多具体工作要依靠薛枫了。

18、在油榨坪与龙胜之间,有海拔两千公尺的一座高山,名叫老山界,险峻异常。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领导人当机立断,决定攀越此山。

 

19、红军越过老山界即进入龙胜县境。这里有苗族、瑶族和侗族,他们都逃到山上去了,原来是国民党采用恶毒的手段来嫁祸红军。

20、自渡过湘江以来,在领导层中已经交换过几次意见,每次都争论不休,难以取得一致。一种意见是李德博古的,他们仍然坚持向湘西进军,与二、六军团会合;另一种意见是,敌人的重兵已经集结湖南,如仍然按照原计划,就会自投罗网,难以自拔。

21、在当时为了保密,军委纵队名叫“红星纵队”,中央纵队名叫“红章纵

”。

22、周恩来征求毛主席的意见,不向湘西进军,与李德不欢而散。第二天队伍拐了一个直弯向西去了——贵州。

23、为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三十四师全军覆没,最后就剩下师长陈树湘、他的警卫员和通讯员,还有高春林连长一共四个人。 三十四师师长被俘,他用手伸进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扯了出来扯断、咬断而牺牲了。后来连长找到了周恩来

24、红一军团一师六团在晚上攻占了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黎平

25黎平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转兵贵州的主张,并作出了战略方针的决定。这一决定明确提出,在川黔边开创新根据地,这个地区首先应以遵义为中心,

在不利的条件下,可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周恩来还在会议上对李德的主观、自大提出了激烈的批评,还建议被贬职的刘伯承,重新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26、贵州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手下的两位师长,称为王将军的哼哈二将。一个是白师长,是同将军换过金兰谱的磕头兄弟,白净面皮,细高挑儿,生得精明伶俐,上过高等军校,颇有一些学识,可以说是王家烈的智囊。另一个赫师长,人生得短而粗,大肚子,布袋脸,行伍出身,虽不象白师长聪明,对王家烈却是处处忠诚。据说他同王家烈还沾一点什么亲戚。

27、一九三四年的岁尾年末,中央纵队进驻猴场。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天,在山坡上一家高大的宋家大院里,举行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因为他们仍然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自然不赞成渡过乌江

建立川黔根据地了。

28、突破乌江的任务,落到韩洞庭黄苏的肩上。

29、要想过乌江,一要有船,二要好天气,三还要好船夫

30、贵州人管这玩艺儿不叫鞭炮,也不叫花炮,而叫做火炮

31、遵义分为新旧两城,中间隔着一条芙蓉江,有石桥相通。

32、中央纵队到达遵义以后,博古、李德和军委总部的周恩来朱德、刘

伯承等住在旧城,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住在新城。

33、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开始的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谁也不会想到就在遵义城内柏辉章师长的家里举行。

34、李德的翻译,名字叫伍修权

35、在军事思想上,周恩来和毛泽东、朱德都基本上是主张打运动战的。

36、王稼祥认为,李德同志是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该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

权;毛泽东同志应该参予军事指挥……

37、‘崽卖爷田心不痛’,这句话是彭德怀经常说的。

38、遵义会议在组织上的决定是: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军事指挥上,取消三人团(李德、博古、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的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39、在鸡鸣三省这个村子,贺子珍同毛泽东见上一面了。

40、毛泽东思来想去,认为当前如不大量歼灭敌军,长江是过不去的。这样他就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以娄山关为突破口的这次战役。

41、遵义大捷的震波,深深震撼了石头城。蒋介石深夜命令陈诚前来密议。

42林彪建议毛、周、王集中力量掌握全局,军事指挥由彭德怀担任,聂荣臻和他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执。

43、红军上次是从二郎滩太平渡东渡赤水的。三渡赤水是在朱家堡观音寺的两座桥。后来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在长江以南,可是红军却悄悄东去,由二郎滩到林滩渡过赤水。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四渡赤水。

44、董必武率领的休养连,休养连的连长叫侯政和指导员叫李樱桃

45、贺子珍生的一个孩子叫小毛毛留在瑞金的妹妹家,后来生的一个孩子放在一个不知姓氏的族人家。

46、红军的统帅部在昆明西北的一个山村里举行会议,参加的人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张闻天、博古、刘伯承等人,李德也列席了。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渡过金沙江的问题。

47、渡过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性的胜利,它使得全军士气大振。一方面是暂时摆脱了优势敌军无休止的尾追、堵击和重重包围,多少喘了一口气;一方面是得悉红四方面军正向川西北前进,两支主力红军不久即将会师。

48、毛泽东在敌人重兵包围中两进遵义、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积极地维护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49、红军过了岔罗,就最后离开彝族区了。他们想的只是一件事:迅速越过大渡河

50赵章成是红一方面军中有名的神炮手。他原来是白军炮兵连的副连长,

因训练有素,炮打得百发百中。他在一九三一年“围剿”红军时被俘,接着

参加了红军。

51、见用船渡大渡河不行,会议迅速决定:兵分两路,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

52、红军四方面军爬了雪山,与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53一、二、四方面军,这是我们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

54、一、四方面会师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关帝庙的大殿里举行。

55、红一方面军自两河口北上,越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二座大雪山——海拔

四千一百公尺的梦笔山,来到了卓克基。

56、部队在卓克基休息了两天,中央纵队来到,韩洞庭和黄苏率领的团队

就继续前进。他们经过梭磨、刷经寺,爬过第三座大雪山——海拔四千四百

五十公尺的亚克夏山,也叫长坂山,于第四天到达了黑水。

57、部队自黑水北行,经过了三百余里的艰难跋涉,越过长征路上的第四

座大雪山——打鼓山,来到了毛儿盖。

58、历史上名为“沙窝会议”的地方,在一个小小的藏族寨子名叫雪洛,雪洛上面的山坡上有一块地方才叫沙窝。但是,你且不要顾名思义,以为沙窝是荒烟漠漠的沙滩,恰恰相反,按藏语说它是“青色的土地”。沙窝会议就在这里的喇嘛庙里举行。

59、沙窝会议之后,接着讨论了“夏洮战役”的行动计划。

60张国焘公然抗拒中央的方针,无法共同北进,一、四方面军已经分开,一方面军的主力单独北进了,张国焘的四方面军南下,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的损失。

61、由于部队人数过少,彭德怀主动提出撤消军团番号,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这样全军统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下编为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林彪兼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第二纵队彭雪枫兼司令员,李

富春任政治委员;第三纵队叶剑英兼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全支队约七

千人。

62、长征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六千人,一年了蒋介石是一心想消灭,现在只剩下七千人了。这七千人,是民族的精华,是革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