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地理试卷、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地理试卷-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解析】第1题,废弃沙坑利用价值低,土地价格低廉,故D正确:废弃沙坑养殖锦鲤,需 额外投限饲料,而坑内饵料并不丰富,故A错误;进行养殖主要靠人工投喂,没有增加绿色 植物,对减轻水土流失作用有限,故C错误:市场分布在当地众多村屯,废弃沙坑附近人口 并不多,沙坑养殖并未靠近市场,故B错误。 第2题,通过村民事务管理群集中售卖,可以扩大消贵市场人群,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销售 渠道,故B正确:与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无关,并没有降低销售成本,故A,C,D错误。 第3题,养殖场关闭后,投喂有机饲料现象消失,水质得以提高,故A正确:沙坑依然存在 未被回填,河道威胁并未解除:区域水域面积并无变化,对局地气候影响不变:沙坑养殖并 未阻断水体间的联系,故关闭后对其并未构成影响,B,C,D错误。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通过材料信总可知,道路无线充电,可在车辆行驶中同时进行充电,免去 了充电桩充电的相关操作,故C正确。道路无线充电需在路面下安装相关设备,故工程量更 大,投资成本有所提升,故A错误。虽然充电时间可以与正常行驶时间重叠,但充电时间长 短主要取决于充电效率,故并不一定缩短充电时间,故D错误。电动汽车实现了低碳出行 与充电方式是有线或无线无关,故B错误。 第5题,由于无线充电道路需在路面下安装相应设备,所以目前更适合铺设在新规划建设的 城区,减少拆迁、拆除原有道路等成本,故选择D。 【答案】6.D7.C8.B 【解析】第6题,历史上的赣州城建筑用地多在西北部高地,城中东部、南部低平,有具 有调蓄功能的天然水塘,故可推知其作用为蓄洪,故选D。 第7题,从材料信息可知,与外江相通的部分沟渠坡度是平常水道坡度的4倍,即向外江 排水处坡度加大。地下沟渠的主要功能为排水,由于地下沟渠常年存水,极易产生淤积, 会降低其蓄水排水的效果,因此将其与外江相通的部分坡度增大,可加快排水速度,进而 达到清淤的效果,故C正确,A,B,D错误 第8题,赣州古城在高地建设民居及发达的地下沟渠,主要是为了排涝,低地的天然水塘 雨季可蓄洪,早季可提供灌溉水源,与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功能及理念一致,故B正 确。赣州古城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与围海造田不相符,A错误。完善的地下管线及硬化河渠,虽利于排水,但无蓄水空间,故C,D错误。 【答案】9.D10.B11.C 【解析】第9题,依据材料可知闹海风发生时盛行偏东风,故高压脊应位于该地东侧,并 呈南北走向,故选D 第10题,根据材料中对“闹海风”的描述可知,地表积雪较厚,则大风卷起积雪易形成 “闹海风”。11月至次年2月期间,气温低,降雪相对较多,地表易积雪,故选B。 第11趣,闹海地区冬季盛行偏东风与位于吉木乃县城以东,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狭管效 应,加大风速,加刷“闹海风”现象,故C正确。 【答案】12.A13.C 【解析】第12愿,据图2可知,2015年植被覆盖度突然大幅度下降,推测可能为自然原因, 为偶发的气候异常,故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持续存在的,且变化极其微弱:过度放牧和 生物入侵会导致植被覆盖度持续降低,短期内不会提高,故B,C,D错误。 第13趣,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会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故①正确:城市面积的扩张, 会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故③正确:在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提高植被覆 盖度,④正跪: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差,不能满足植被生长,故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会提 高植被覆盖度。故②错误。 【答案】14.B15.C16.A 【解析】第14题,强紫外线辐射下会产生臭氧污染,18时臭氧浓度的下降可能为进入黑夜, 太阳辐射变弱,故选B。前体物排放的减少和风速的增加都可以使臭氧浓度下降,但并不一 定会发生在18时这个特定时刻,故排除A、C。根据图4,12日18时温度的垂直变化可知 并未发生逆温,且逆温的出现不利于臭氧污染的扩散,故排除D。 第15题,臭氧污染除与光化学反应有关外,还与大气的输送有关,22时后连云港市东侧洋 面上形成一个反气旋,污染物可自东向西输送,排除A,选C。据图4可知21时之后,该地 形成逆温,对流运动较弱,无明显的垂直运动,故排除B、D。 第16题,据材料可知,22时后海面上生成的反气旋,自东向西将海面上的臭氣污染输送至 陆地,从而使各检测站臭氧污染浓度陆续升高:可推测22时后臭氧浓度最先升高,且升高 幅度最大的湖沟管理处监测点距海最近,最晚升高且上升幅度最小的市环境监测站则刚距海最 远,故A正确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6分) ①黑土变“瘦”:重用轻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遭到破坏)。(2分) ②黑土变“薄”:水土流失,耕作层变浅,土壤结构受到破坏。(2分) ③黑土变“硬”:化肥施用增多,黑土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养分失衡以及营养元素含量 减少。(2分) (2)说明大黑山东坡比西坡黑十退化严重的原因。(4分) ①东坡夏季降水量大,强度大,对土壤的冲刷强烈,黑土退化严重: ②东坡波状台地,呈波状起伏,(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坡面侵蚀强: ③东坡积雪量大,春季的题雪时间长,对地表侵蚀时间长 ④东坡土质较粘重,在台地上形成不透水层,降水在下渗时受阻,形成径流较多,坡面侵蚀 较大。(任答两点即得4分) (3)任选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说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4分) (1)留茬耕作:①增加地表粗髓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减轻黑土流失,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4分) (2)垄沟秸秆覆盖:①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度:②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减小 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③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4分》 (3)横坡垄作:①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②减弱流水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4分)(任选一种作答,多答者,选取第一个赋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推断图7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列举天池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6分) 东北(2分),主要地貌类型包括火山(熔岩)地貌(2分)和流水地貌(2分)。 (2)从水循环角度,指出天池水量收支的主要途径。(8分) ①水量收入:大气降水(2分)、地下水补给(2分),②冰量支出:天池水面蒸发(2分)、 河流径流流出(2分)。 (3)判断天池地区地下水分水岭可能位置(a或b),并说明理由。(6分) a(2分】 理由:①天池地区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补给区的地下分水岭不重合,(b点与图6中示意地 表分水岭水平垂直投影一致),a点与地表分水岭水平垂直投影不一致,所以天池地区地下 分水岭的可能位置是a点。(2分 ②天池地区断裂地质构造形成了渗流条件,促进地下水向天池补给,使得地下水分水岭外扩。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