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年地理试卷、广东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地理试卷-广东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请点立即下载!更多试题详解、参考答案、解析应有尽有,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偏岩古镇冬季盛行东北风,古镇东北侧有伏牛山,东南 侧有山丘,西侧临近溪流,开口向西做开与溪流走向垂直,能依凭周围山川拱抱,迎纳 阳光,形成良好生态小气候。故选C。 2A【解析】材料中提出,偏岩古镇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常年多雨多雾,是高湿地 区。结合图中风频图可知,该地夏季盛行偏南风,聚落内部主街呈南北走向可顺应夏季 主导风向,达到引风的目的,以改善聚落内部微气候,故选A。 3.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现代聚落多分布在河流凸岸,水源、土壤等条件较好, 利于农业生产,空间较为空旷,建设成本较低,聚落内街道交通较通达,A、C、D错 误:古镇选择背山面水,冬避寒风、夏引谅风,且采光条件较好的位置,反映古镇选址 更加关注气候适应性,B正确。故选B。 4.C【解析】结合文字材料及读图可知,此次降水为水平气流受到地形阻挡而产生的突 发性降水,降水时间一般不长,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降水上升气流主要集中 在28N一29N,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升气流速度快,上升强烈,因此降水强度大, C正确:此次降水与准静止锋无关,D错误。故选C。 5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流甲来自于偏北方向,且经过北部山地阻挡,在山地 盆地处下沉增温,较为干燥气流乙来自偏南方向,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空气湿度大, 因此B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甲气流在地形交界处,水平气流由于受到地形的阻挡而 产生强烈上升运动,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流乙箭头较短,风速较慢,A错误。 故选D。 6D【解析】根据前面材料分析可知,此次降水是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的地形雨, 与D选项成因类似,D正确:A为锋面雨、B为对流雨、C为谷地夜雨,成因都与本次 降水不同,A、B、C错误。故选D。 7B【解析】材料中提出,喜马拉雅冷杉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海拔2300~ 4000米范围内的尼泊尔境内。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凉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 较多,气侯较为湿润。故选B。 8A【解析】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喜马拉雅林线附近温度上升,尤其是冬季温度上升 加快了喜马拉雅冷杉生长速率,A正确:夏季温度本来就较高,温度上升对喜马拉雅冷 杉生长速率影响较小,B错误喜马拉雅山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 降水条件对林线附近喜马拉雅冷杉生长速率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9D【解析】与高海拔地区相比,喜马拉雅冷杉在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好,B错误: 低海拔地区土壤条件较好,A错误:与高海拔地区相比,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随 着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不利于冷杉生长,D正确:光照条件不是主要 影响因素,C错误。故选D。 10,B【解析】材料中提出,哈德逊河口为潮汐河口,受薄汐影响较大。石基高度应和 高淘水位高度相同,以减小大潮时海浪的侵蚀。故选B。 11.D【解析】在软石笼之间混种天然灌木物种可以稳定土壤,通过种植多种植物,降 低植物退化或死亡的风险,提高植被存活率,D正确:改善岸线美观程度、增加生物多 样性不是主要目的,A、B错误;混种多种天然灌木物种不会降低岸线修复成本,C错 误。故选D。 12.C【解析】将塌陷后的堤岸坡度作为设计依据,使得修复后的岸线更具耗散性,不 易受到海浪的直接冲击,C正确:延续受损后的坡度进行场地修复,利于泥沙淤积,不 能改善通航条件,A、B错误:对避免雨水冲刷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13.A【解析】材料中提出,纺织业在我国的衰退几乎同时在东中部发生。从图中可以 看出,甲、乙布产量下降时间基本一致,且甲地区布产量较高,故甲为东部地区、乙为 中部地区、丙为西部地区。故选A。 14.C【解析】以布产量为代表的纺织产业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东部产业大规模向西转 移的局面,究其原因,可能与劳动力回流不足及中西部地区同样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 要求等有关,①③正确:西部新疆棉花产量较高,纺织原料丰富,②错误:东部科技 力量雄厚不是导致纺织产业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④错误。故选C。 15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亚地区这两种资源在区域内呈现分布不一致的状态。 哈萨克斯坦错位现象最为明显,该国水资源和士土地资源表现为两个极端现象,即水资源 量严重匮乏,而土地资源却十分丰富充足,是整个中亚地区之最。水资源的严重匮乏 已经对该国的农业产量造成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正常发展。故选D。 16B【解析】由上题可知,哈萨克斯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差,水资源匮乏阻碍了农业 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从而提高水土资源环 境承载力,B正确:灌溉面积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不利于提高水土资源环境 承规力,A错误: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不利于提高水土资源环境 承载力,C错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 17.【参考答案】()灾害点个数、密度随与断裂带距离增加整体呈减小趋势,最后趋于 稳定。(2分)地表断裂带附近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源:断裂带附近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沟谷,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每点2分,答出2点得4 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2)植被覆盖、坡度、坡向、水系、海拔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该区降水较多,泥石流频,泥石流携带物源向低海拔处运动大型物源被多次搬运, 侵蚀,分解为多个小型物源,物源面积减小、数量增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灾害点的个数及密度与断裂带距离的关系可能是因为断层破碎带存在 的原因。一方面,断层破碎带的破碎岩体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另一方面,断层 破碎带相对于周围岩体具有较低的强度,因此易受到切割作用,形成泥石流沟。这种地 形特征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源分布受植被 覆盖、坡度、坡向、水系、海拔等因素影响 较大。第(3)问,遥感影像上物源面积缩小而数量增多,其原因可能是降雨等因素诱发下, 物源逐渐参与泥石流活动,由高势能位置向低势能位置迁移。在湿感图上表现为物源面 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物源形状发生改变,呈流态化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部分大型物 源,如滑坡、崩塌堆积体,一般不能一次性整体迁移,往往会有部分残留,大型物源解 体为多个小型物源,使得遥感图上表现为源面积减小而数量增多。 18.【参考答案】(1)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冬季 气温较高,受低温冻害影响小,种植玉米可错峰上市: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较强, 利于有机质积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益,提 高生产效益。(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中国: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市场广阁、产业链完整。缅甸:玉米种 植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中提出,德宏位于云南西部,海拔范围为8002000米,是我国 冬季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德宏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冬无严寒,夏无酷著, 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年温差较小,冬季受低温陈害影响小。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光照 较强,利于有机质积累。第(2)问,在育苗床中,种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等,从而促进种子的发芽率。而在田地中,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种子发芽率往往 较低。因此,通过有苗移栽,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在育苗床中, 幼苗可以得到更好的光照和水分供应,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而在田地中,由于各种环 境因素的限制,幼苗的生长往往受到影响,因此育苗移栽可以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作物 品质,从而增加农民收益,提高生产效益。第(3)问,中国与缅甸鲜食玉米合作交流过程 中,中国的优势是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缅甸的优势是玉米种 植自然条件代越、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19,【参考答案】(1)以地下水补给湖泊水为主:地下水通过湖底沉积岩裂隙补给:地下 水补给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夏季补给量大,冬季补给量小)。(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2)地质作用:(地下淡水的)溶蚀作用。(2分) 判断理由:湖底沉积岩有裂隙发育,地下淡水涌出:湖泊有水泡(地下淡水)自底部上涌: 地下淡水溶蚀能力强,溶蚀上部盐层,形成湖泊。(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3)①地下淡水补给量较大且稳定,对上部盐层持续溶蚀,溶盐量大于析盐量,湖泊面 积扩大。②地下淡水补给量减少,盐溶水达到饱和,溶盐量等于析盐量,湖泊面积稳定, ③地下淡水补给量继续减少,溶盐量小于析盐量,新盐析出堵塞地下淡水上升通道,湖 泊面积菱缩,甚至消亡。(每点2分,答出 3点得6分) 【解析】第()问,材料中提出,该湖泊周围无河流注入,且该地气候干早,降水较少, 因此湖泊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表现为以地下水补给湖泊水为主。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地 下淡水通过沉积岩的裂隙补给湖泊水。该地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但湖泊水位保持稳 定,因此地下水夏季补给量大,冬季补给量小。第(2)问,结合图乙可以看出,湖泊周围 有盐层分布,湖底沉积岩有裂隙发育,地下淡水涌出:地下淡水溶蚀能力强,溶蚀上部 盐层,形成湖泊。材料中提出湖泊有水泡(地下淡水)自底部上涌,也说明有地下淡水的 溶蚀作用。因此该湖泊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溶蚀作用。第(3)问,湖泊面积大小主要受 地下淡水补给量的影响。若地下淡水补给量较大且稳定,对上部盐层持续溶蚀,溶盐量 大于析盐量,湖泊面积扩大。若地下淡水补给量减少,盐溶水达到饱和,溶盐量等于析 盐量,湖泊面积稳定。若地下淡水补给量继续减少,溶盐量小于析盐量,新盐析出堵塞地下淡水上升通道,湖泊面积萎缩,甚至消亡。
样本阅读结束,请到下载地址中:阅读全文及下载